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合理医改方案 社区医院建设需要大医院支持
主持人:这个想法非常好,但是以前,大家对社区医院的看法总是觉得医院比较小,万一病在医院看不好怎么办,甚至感冒发烧都到大医院去看,也造成了大医院的负担。有这样的想法,建设社区医院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赵吉光: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随着我们国家对社区医院,对农村三级医疗网建设的不断投入,其中包括人员的培训、技术水准的不断提高,在这样好的情况下,我们的患者自然而然地就会走入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第二,我们患者就医的时候觉得社区医院技术力量不行,设备差,不可信。如果我们把医院的技术提高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他们也就信了。第二,一定要把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进行整合,比方说作为技术支撑,如果小医院的病不能看,直接到大医院会诊或者转诊,连起来,这样提高了老百姓看病的便捷性,逐渐建立诚信感。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会不断完善。
主持人:也不能光靠社区医院自身去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大医院的扶持,包括人员、技术和他们之间的信息的资源互动,都要放在里面。对大医院来说,等于在给他们增加小的出口,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会不会有些大医院会顾及这方面的问题。
赵吉光:其实不是,这是正好相反的问题,国家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大医院里的公益性质,本身就有责任和义务对小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第二,通过这个,它也是大医院的病源来讲,社区医院说这病我治不了,这也是大医院的病源来源。这种有机的结合只能说在体现公益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功能,体现医院的公益性。
主持人:社区医院还有一个小问题,很多的病人在选择社区医院的时候考虑医保的问题,因为在自己医疗手册上是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社区医院不在这个范围,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赵吉光:你说的这个对,国家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比如社区医院能不能进医保,这是很重要的。社区医院如果进医保,这是解决看病贵很重要的方法,这项工作国家在开展。再有,不仅是社区,在这次两会上,有的人已经提出来村卫生室能不能也纳入新农合的范畴,如果能做到,我想病人自然而然也会去。我曾经设想过,医保现在分有市级医保、省的医保,还有新农合医保、商业医保等等,这些保障的都是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区域内,但是人是活的,我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在不同的区域都会得病,医保的政策对他来说是不方便的,所以也在探讨,是否能够全省一个医保或者这个医保在全国都能用,这肯定是发展的趋势。至于社区医疗进入医保,这不是太远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
主持人:说到这个话题,刚刚提到了农村医疗卫生室的建设。现在的老年人们就很怀念50、60年代的时候很多村子里出现村级的医疗人员,那个时候称为赤脚医生,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怪,很多人的小病就是在他们上解决的。现在重新把村卫生室包括镇的卫生室重新来建设,国家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赵吉光:过去的村卫生室和现在的村卫生室不是一个概念,现在三级医疗网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具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不具备医生资格的人不能从事医疗工作。那个时候的赤脚医生,有的根本没有学过医也去治病,那是历史。今天按照国家相关的准入政策,建立三级医疗卫生网,刚才谈到了要对这些三级医疗网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这也是温总理报告中提到的。因为农村是以村为单位居住的,最有效、最方便的方式是村里的卫生室。如果我们把村卫生室规范,实行严格的医疗制度的管理,又把新农合的政策在这里实施,农民不出这个村就可以得到基本医疗的救治,这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村卫生室能否与社区医院和大医院进行结合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呢?
赵吉光:说农村三级医疗网就是这个概念,村卫生室的病人如果你看,不能救治,超过你的范围,可以到乡卫生院,乡卫生院还满足不了救治需求,再到县一级的医院。在县级医院还满足不了,到大医院去。现在我为了配合新农合政策的开展,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比方说吉林省就实行了新农合的病人住院之后,当场就结算,国家承担的,在我们大医院直接就可以解决,不用你去报销了。不仅如此,在我们省大医院还给新农合病人特殊的优惠政策,体现了我们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比如大型的检查不属于新农合范围内的,我们医院要承担20%。比方说对那些乙类的药品降低10%,由我们来承担。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医院,公立的医院,所以这块要让利百姓,特别是让利于农村群众。
(责任编辑: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