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辞、徐唐先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李汉仁 摄 |
香港媒体、中国网络媒体记者关注海口发展。 本报记者 李汉仁 摄 |
海口晚报网3月26日讯
昨天下午3时30分,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海口市情况介绍会在新国宾馆金色大厅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唐先共同接受来自全国各省市40多家网络媒体记者以及香港新闻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这也是中国网络媒体海南行活动一部分。
徐唐先向记者们介绍了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海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
面貌巨变:
成为国内理想居住地
海口玉沙村改造,成为今天媒体关注的热点。陈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玉沙村是现行需要改造的80余个城中村中最大的一个,而且位于金贸区中心腹地,也是最难改造的一个。玉沙村的成功改造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政府零收益,坚持让利于民,由过去开发商主导变成政府主导,这也是今后旧城改造必须坚持的原则。
谈到建省办特区20年的变化时,陈辞说,海口20年的发展不在于数字的变化,而在于面貌的改变。尽管从总量、增速来看,海口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20年间,海口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从上世纪90年代经济低谷中走出,经过10多年的恢复性增长,变成了国内少有的理想居住地,变成了宜居城市。
发展目的: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当有记者追问,海口的发展能为其他城市提供哪些经验时,陈辞说,有一点体会可以分享,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为群众提供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教育等,这些都是政府努力的目标。因此,我市已经将“幸福指数”作为评判政府机关工作的标准。
城市建设:
最大受益者是百姓
有记者提出,海口很适合居住,但是城市建设的投入和改善居民生活方面的投入会不会成为矛盾?对此,陈辞表示,海口的城市建设不会影响到对民生的投入,海口目前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的功能,解决历史欠账,如地下管网建设、路网建设等,这些设施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就是老百姓。
海口旅游:
须埋头打造特色产品
在回答有关旅游促销的问题时,陈辞说,在旅游板块上,海口不是强项,旅游的重点不在旅游促销上。他认为,海口旅游最大的缺陷是没有自己的产品,因此海口旅游这几年的主要工作将是低调、务实、埋头苦干地搭建旅游产业平台,比如,现在正在筹备的《印象·海南岛》演艺项目、户外有氧运动项目、火山口世界地质公园以及5条老街的改造等。只有搭建好平台,海口才能对外促销。陈辞说,相信经过几年的平台搭建,海口的旅游将会在2010年出现“拐点”。
银发经济:
不会致使海口老龄化
有记者提出,海口目前已经成为很多人理想的第二居住地,但是这些外来居住的人中有不少是老年人,这样是否会对海口城市老龄化带来影响。徐唐先对此表示,海口特有的气候环境的确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购房居住,尤其是老年人。海口的生态资源非常稀缺,应该让更多人来享受,所以近年海口加大了酒店及康体项目的建设,以便接待更多来海南旅游休闲的人士,对银发经济我们采取了适度发展。徐唐先表示,海口是个年轻的城市,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适度地发展老年经济,并不会给海口带来老龄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