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凡财政拨款、财政补助的建筑,都必须进行强制性的绿色建筑能效测评,而节能建筑往往是从设计到使用一体化管理,我国将逐渐进入建筑“精装修”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今天在参加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时作如上表示。
他透露说,随着节约能源法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筑节能条例也将于三个月之内出台。
从图纸评审转向现场检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为此次博览会致辞时表示,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为建筑节能减排着力抓好的四项工作中,就有两项分别是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政策和加强执法监督。
仇保兴解释说,建筑节能条例将更加细化地规定建筑节能的目标、责任、方法、手段以及处罚措施。“我预计这个条例三个月之内就要出台。”仇保兴强调,在法律法规颁布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每年组织一次严格的执法检查,“要从过去主要对图纸的评审,转变为对已建和在建建筑的现场检查。”
“希望通过执法检查能够保证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能够得到落实。”仇保兴说,“对违反的企业单位,我们将作出行政处罚,重复发生的可吊销执业资格,清除出建筑市场。”
开发商广告几乎全是“伪绿色” 今年2月26日原建设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时即表示,我国将实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即“绿色建筑标识”制度。
“为什么要推行标识?我们就是希望绿色建筑从一个概念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后就不是谁都可以用的了。”仇保兴说。
仇保兴表示,他注意过很多房地产广告,但这些广告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说明自己节能减排的数据,它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提高自己声誉而采取的一种欺骗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广绿色建筑标识也十分重要。它要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电等各种性能进行实测并给出数据。”仇保兴说,“我相信,推广标识后,所有的伪绿色都全部站不住脚。”
财政投资项目须达节能标准 仇保兴强调说,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绿色建筑标识。
他解释说,绿色节能的建筑必须从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运营管理实现一体化,这个过程中贯穿建筑节能的各种技术和设计。如果使用者对建筑重新进行装修,把墙皮打掉等等,这样建筑的环保功能就会被破坏。
“绿色建筑和高级别的节能建筑必须是精装修的。”仇保兴表示,“精装修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的能耗降到比较低。”
供热改革:攻克“大锅饭”堡垒 每年冬季的供暖季节,都是能源消耗集中的时期。据了解,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一共约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2%左右,但其能耗却占到全国建筑总能耗的40%以上。供热改革几乎已成为每个采暖季老生常谈的话题。
仇保兴介绍说,以前的供暖线路是串联式的,无法做到分户供暖,现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每户人家的散热片上安装“热计量表”,使供热和水、电一样可以计量收费。
据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作过测算,如果使用可计量式的供热方式,人们上班或出差时把供热管道关掉,回家后再打开就可节约30%的能耗。以北京和沈阳为例,北京市每年采暖季供热需消耗1500万吨媒,节约30%即节省500万吨媒,相当于减少排放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
每平米增加100多元成本 仇保兴坦言,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始终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开发和引进绿色建筑技术时,比较充分地考虑了成本问题,使这些绿色的技术、产品和设施,对整个房地产价格影响微弱。一般达到绿色建筑基本标准的建筑,每平米的成本增加100到150元左右,相对于现有房价而言并不算多。而且通过电费、水费和其他燃料费的开支节省,一般5到8年便可以收回这多支出的成本。
“希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一个有老百姓响应的全社会的行动,有真正的市场需求。”仇保兴表示。
本报北京4月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