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 3月27日,上证综指跌破3500点,距去年10月逾6100点的高位跌幅近半。于是,我们频繁地听到要求政府救市的热切呼吁。
或许因为由此带来的舆论压力,我们看到了监管层令人费解的表现:3月13日,沪综指跌破4000点当日,中国证监会一位高层人士先是坦然表示,监管层不会扮演“救市角色”;次日却又紧急否认,坚称从未说过“不救市”。
其实,以监管者的严肃身份,何必讳言“政府不救市”至此?这只能使人深以为憾!
股市自有沉浮,政府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这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也是市场监管者理当践行的基本准则。道理非常简单:政府既无法定职责、亦无认知水平来调控作为价格信号的股指,与千万投资者博弈无异于螳臂挡车。
“救市论”甚嚣尘上,充分显示了利益冲突和思想混乱。颇有人以近期美联储针对次贷危机的一系列举措,旁证“救市有理”。这不是误解便是曲解。应当看到,美联储和西方各大央行的确针对信贷紧缩采取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措,其中,拍卖2000亿美元国债、不断拓宽贴现窗口之举,更有明显的援助色彩。但是,其一,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而非针对股指涨跌;其二,这些行动自有其利率、期限等约束条件,并非“免费的午餐”;其三,这些行动至今仍被指责“靠华尔街太近”,颇存争议。对这类行动,有些媒体冠之以“救市”已是轻率,倘市场专业人士乃至监管者悬想其“救市主”动机,夸大其效果,就是纯粹的指鹿为马了。
当前,“救市说”肆无忌惮,传言四起,相当一部分引领者其实都是浸淫市场多年的老手,对于所谓救市的后果心知肚明。其之所以用“亿万股民利益”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要挟救市,热衷传言,无非是企图在行情短期波动中渔一己之私利。管理层对此应洞悉,广大投资者亦当高度警觉、冷静待之。《财经》杂志
刘纪鹏:暴跌不正常 昨日,刘纪鹏针对《财经》杂志刊登了主编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的文章,通过他的博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下为内容择要:
4月1日,中国股市跌到了3300点,《财经》杂志刊登了主编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的文章,文中三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一,“中国证监会一位高层人士先是坦然表示,监管层不会扮演"救市角色";次日却又紧急否认,坚称从未说过"不救市",并指责"记者瞎写"。”言外之意是对那位高层人士改口极为不满。“该不该救市”且放在一边不说,事实是:无论是证监会新闻处还是媒体界的朋友都说,那真的不是老范“原说”,而是“揣摩”,人家明明没说,偏要写一篇《何必讳言不救市》的假说,这就是胡舒立的风格。
其二,对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政府一系列的救市政策,胡主编竟说“不是针对股市的,就不是救市政策”。滑天下之大稽。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以短期贷款拍卖方式向金融系统提供2000亿美元,再向摩根大通提供300亿美金收购贝尔斯登以及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降息、减税的救市政策,不是救市又是什么呢?请你编出个不是“指鹿为马”的词来。
其三,对中国股市的用词更是尖酸刻薄。此段中关于“"救市说"者中相当一部分引领者其实都是"浸淫"市场的多年老手”给我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这是流氓的语言,那是我一人之偏见;如果说这是下流语言,我想除一人之外,没有人不赞成。
尽管在一个国家经济和股市的危急时刻,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不出来救市。我们认为这种暴跌是不正常的,必须尽快扭转,而扭转的办法并不需要像美国政府那样去救市,只要把去年“5·30”打压股市过快增长形成的两个政策即调整印花税的行政手段和加速扩容的市场手段重新调整一下即可,因为现在恐惧股市变为疯牛的前提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行政和非行政的政策手段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刘纪鹏)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