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增长,不忘保护生态环境——
海南积极发展新型油气资源工业
本报记者 马应珊
今年第一季度,海南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86亿元,同比增收13.94亿元,增长达到58.3%。据省财政厅领导介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得益于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油气资源工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为了保持海南的生态,全省没有搞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集中力量发展新型油气资源工业。在洋浦、东方等地利用全省1%。的土地面积建成油气资源工业基地,其中在洋浦建成800万吨的炼油项目,在东方建成全国最大尿素生产基地等油气工业产业,拉动了海南经济的发展。
2007年全省以油气为主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84.3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78.4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海洋意识,实际上就是开放意识,面向世界的创新意识,走向世界市场的意识。作为全国海洋大省的海南,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300多亿吨,相当于8个大庆油田,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
但在海南建省后的前10多年,来自海内外的投资者,并没把眼睛盯在海洋上,而是盯在圈土地,盖房子和消费者的腰包上。从2003年开始,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思路,把眼光转向四周的大海。从工业经济的增长因素来看,大企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吨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彻底结束了海南从岛外进油的历史,全省800万人口的海南省实现了人均1吨成品油。实际上目前海南汽油市场只需5万吨,其余795万吨都销往岛外和国外。去年,海南炼化生产成品油900多万吨,超过计划100万吨,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30多个亿。
从此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开始认识到,海南省不是在岛上,而是在大海上,海南岛只是海南省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源丰富的南海是海南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希望之海。海里的油气是资源,海洋本身也是资源。因为这个主要油源和销售都两头在外的大型炼油项目依托的就是这里大海的深水港,加工的原油80%来自中东国家,经过加工后,充分发挥海南的大海和独特方便的区位优势,又把成品油和液化气等副产品销往岛外和海外各国。
采取多元化投资,集中资金加快开发海洋天然气,以气带油滚动发展,是海南的又一新举措。
近5年来,作为天然气储量大省的海南,对澄迈福山、莺歌海崖、东方市海域3大气田进行了开发。如今年生产天然气已达60亿立方米,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目前28.2亿立方米天然气已用于海南的发电和化工企业,解决了电力不足的问题。在海口、三亚、东方三个城市建成676公里供气管网,30多万城市居民用上了管道天然气。全省5360辆公交车和出租车已有3300辆实现了油改气,减少了排气污染。
如今在海南岛已初步建成了一条以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东方市海域区为中心的油气化工业基地。中海油公司已经在东方市投资建成一个年生产大颗粒尿素130万吨,合成氨70万吨的大型化肥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大颗粒尿素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主要份额,缓解了我国进口化肥的压力,同时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
目前,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3家中国最大的油气开采和加工企业 “三油”联合,团结奋战,参与海南省的油气化工产业开发。其中仅中海油公司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美国、德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一批跨国公司也加入到投资者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