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玩具送给妈妈。当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幼儿园开展“做个玩具送妈妈”活动。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废旧物品制作成玩具送给妈妈,迎接即将到来的母亲节。新华社发(孙中喆摄)
新华网重庆5月10日电 题:“母亲的字典里没有"我"字”——一位母亲和她的脑瘫“神童”儿子的故事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茆琛
顺利通过全国公共英语三级考试,使用中英双语在互联网开博客,连续两年在硬地滚球国家级比赛中同队友一起夺冠,挣钱为家里购买了47英寸液晶彩电……令人吃惊的是,做到这一切的,竟是一位重度脑瘫少年。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将临,重庆脑瘫“神童”李管彦平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妈妈写一封信,他对记者说:“我要告诉她,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儿子是上天给母亲的考验 家住重庆市南岸区的管萍从不用“宝贝”“天使”之类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孩子,她对记者说:“儿子是上天给我的考验!”
18年前,漂亮的管萍是重庆长江橡胶厂的“厂花”,而就在这一年,巨大的考验事先毫无征兆地降临。
1990年底,33岁的管萍早产,儿子满月时体重只有3斤3两,小名“杉杉”。杉杉痉挛的四肢和涣散的眼神引起医生注意,经反复诊断,确认为重度脑性瘫痪,康复可能性极小。儿子命运就此定格,管萍万念俱灰,她和丈夫疯了般查阅资料,两年只得到一个结果:“手术可缓解肌肉痉挛,但无法坐立行走!”
管萍将丈夫李彦和自己的名字合起来,为杉杉取大名“李管彦平”。她辞去工作,横下心迎接考验,对抗命运。
儿子大拇指无法伸展,管萍手把手教他握杯子,一个动作重复练习近一年;儿子肌肉痉挛,管萍自学按摩技术,每天为儿子进行两三个小时的高强度按摩,她的右手食指再也无法伸展;儿子两腿无法分开,管萍抱着儿子为他开胯,在儿子声嘶力竭的哭喊中一次次汗流浃背,泪流满面……她说,儿子就是她生命的一切,“母亲的字典里没有"我"字”。
渐渐地,儿子能坐直了,儿子能扶着墙站立了,儿子能挪脚了……终于,儿子会走了!管萍至今记得儿子12岁那年站在门前陡坡上的样子:“他认真地看着我说,妈妈你莫扶我也莫看我,我自己走上去。”躲在楼道里神经高度紧张地看着儿子像雏鸭般摇摆着前行、跪倒,扭曲着小脸弓腰起身再向前冲,管萍捂着嘴无声地恸哭。
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听说跟儿子一起做手术的孩子仍然躺在床上,管萍对自己的康复方法自信起来。她开始加强对儿子的锻炼,充满希望。但儿子的腿却在一次按摩中骨折。躺在床上几个月后,杉杉忘记了如何走路、如何起身。管萍前功尽弃。
更痛苦的考验是,进入青春期的儿子有了叛逆性格,拒绝按照管萍的指导学习走路,只要一站在矫正器上,就嚎啕大哭……
面对挫折,管萍彻夜流泪。绝望的她曾离家出走,折腾了大半年,“清醒过来才发现,该面对的仍要面对。”她说。
一个暴雨之夜,管萍抱起孩子从长江堤坝走入水中,直至江水淹到儿子胸前:“要么我们死,要么你听话学走路!”
“当时真的特别心痛,吃了多少苦把孩子养大,哪舍得让他受这个惊吓!”五年后的今天,管萍依然为这事内疚,她告诉记者,“但是不这样,孩子哪知他人生道路的艰难啊。”
杉杉再一次像雏鸭般摇摆着走了起来,他已经学会控制身体,不再跌跌撞撞,脚后跟也不悬空了。杉杉参加了重庆残疾人硬地滚球运动队,开始“职业比赛”生涯。不放心儿子,管萍追到运动队成为编外“生活老师”。打扫卫生、擦洗肛门、端饭翻身,其中的辛苦,管萍已经淡忘,她只记得儿子和三个队友坐在浴池边,等她一个个搓背的情景,“搓完这个搓那个。”管萍在记者眼前弹动十指,似乎那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2006年,儿子和三名队友代表重庆市在全国残疾人硬地滚球锦标赛中夺冠,杉杉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07年,在全国第十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硬地滚球比赛中,彬彬同队友一起夺得团体赛金牌。李管彦平的名字印在了国家级奖状上。兴奋的杉杉用训练补助和比赛奖金给父母购买了液晶电视,父亲则送给他一台电脑,并安装了宽带上网。
一次偶然机会,管萍发现儿子可以跟着互联网学习英语、法语和日语,并进行简单对话。重庆市儿童医院医生告诉她,脑瘫孩子只是部分脑组织受损,杉杉学习方面的脑组织是完好的,但这个“亮点”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一闪即逝。管萍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亮点。
至今只舍得穿40元一件衣服的管萍,一次性花了近3000元给儿子买英语书、磁带,报读了英语培训班。为了生活,她开起了快餐店、小卖部,天不亮买菜进货,边督促儿子学习边洗菜做饭。中午家人吃饭,她忙着装卖盒饭,收钱洗碗,下午带儿子练习走路,晚上给儿子康复按摩。
懂事的儿子英语进步很快,为求名师,管萍抱着已经60斤重的儿子乘坐公共汽车过长江,再步行40多分钟,到解放碑附近英语角,让孩子练习口语。她说:“抱起儿子,我就充满力量。”默默地守在儿子身边,看他日渐活泼,管萍突然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哭过,原来坚强也需要历练。
2005年,在韦伯国际英语重庆中心的帮助下,杉杉得到规范的英语培训,不久,杉杉顺利通过公共英语三级考试。他希望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当一名志愿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服务。韦伯国际英语重庆中心的美籍教师Mike对记者说,杉杉可以做到他想做的任何事,“因为他有个中国最好的妈妈。”
“你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神童"” 管萍将重度脑瘫儿培养成“神童”的事迹,让很多脑瘫儿家庭看到希望。来自天南地北的无数电话打到管萍家里。
“我的孩子和您儿子的症状一样,我们能到您家里看看吗?”“您是如何给孩子按摩的,一次按摩多久?”“您看我的孩子康复到您儿子的程度,需要多长时间?”“怎样自制矫正器?”……类似的电话,管萍每天要接10多个。
管萍说,每当听说医院有父母遗弃脑瘫儿,她就心痛。为了帮助有脑瘫儿的家庭,她收集了电视台对杉杉的新闻报道、杉杉近几年的康复录像,孩子的父亲亲手剪辑、刻录成光碟,邮寄给求助者。她告诉求助者,只要心中有足够的爱,“你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神童"”。在她那一室一厅、客厅里连窗户也没有的简陋小屋,管萍对记者说,她欢迎媒体宣传自己,只为让父母在孩子有严重疾病时不离不弃,帮助他们康复,走向新生。
5月的重庆,阳光明媚,记者在管萍家门前看望仍在练习走路的杉杉。他的脚步蹒跚然而坚定,身后是母亲那一双充满深情和热望的眼睛。突然一辆轿车从楼前驶来,正同记者说话的管萍话音未停却已闪身站在七八米外的儿子身边,像护雏的老鹰一般一把揽住儿子。
霎时,阳光令她周身灿烂。
日本飞机轰炸南京时,才出生不久的他被压在瓦砾下,是妈妈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废墟把他救了出来;上小学的他经常逃学甚至留过两次级,是妈妈的赞美和鼓励让他开始认真读书;在艰难时期,妈妈依然信守承诺,给考上中学的他买了一辆他一直想要的自行车……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抗非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昨日的一个报告会上深情回忆起了对他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母亲。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