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其独特的历史以及人口和城市移民的规模,大城市最适合中国。中国的城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至90%。对于中国来说,城市越大就会变得越富裕。
当今后数十年中国继续蓬勃发展时,它最好能从大处着眼,也就是说大城市。
在一些国家,特大城市的开发往往产生混乱,但在中国,这会造就一个更清洁、社会更稳定和增长速度更快的经济。对于中国来说,城市越大越好,这是由其独特的开发模式决定的。
驱动城市化的最有力因素,是城市享有的买卖土地的自由。这一因素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有损城市化形象的贫民窟。在从巴西到印度等其他国家,移民涌入城市在先,政府随后靠税收制度补建城市基础设施。
相比之下,中国的城市能够为“建好它(城市),他们就会来”的路子提供资金,部分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调用中国的庞大储蓄,还因为地方的土地交易。一直到最近,中国各城市的地方政府拥有权力征收农村土地,然后卖给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以此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就业以及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驻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移民。
近17年来,超过1亿中国人已从农村迁到迅速扩大的城市中心。迄今,中国的城市化遵循着一种分散的模式,从内陆到沿海、从北方到南方,分布于各地的城市齐头并进。
现在的问题是,当前的这种路子能否持续。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转向更集中的城市化模式将更有利于中国。麦肯锡并非主张城市越大就总是越成功。而是说,鉴于其独特的历史以及人口和城市移民的规模,大城市最适合中国。中国的城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至90%。对于中国来说,城市越大就会变得越富裕。
观察人士可能对许多人口稠密的中国大城市前景有质疑。中国将会产生新一代的贫民窟城市吗,就像我们在其他国家所见到的?中国能否有效管理其人口,打造出新一代的可匹敌美国纽约或日本东京的世界级现代化城市?
关键在于有效的管理。市长们要有更具战略性地思考,将城市的生产率置于思考的核心——专注于城市化的质量而不是不计代价地追求GDP的增长。即便城市化按目前的进程,中国应该也能实现到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但把城市的生产率置于核心加以思考,中国的城市将更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美国《新闻周刊》作者 美 Diana Farrell等 编译 王永生 )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