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国 |
本报记者 齐雪芳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高卫国20岁,他的三个弟弟妹妹最大的17岁,最小的妹妹仅8岁。那场灾难夺走了他的父母,令他们兄妹四人成了孤儿。曾经无助、迷茫的高卫国深知四川汶川孤儿目前的困难处境。5月31日,他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提出一些抚慰孤儿的经验和心理的指导,帮助灾区失去父母的孩子走出阴影。“迷茫、心痛、不说话应该是这些孩子们目前的表现。”高卫国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眼前总是闪映着大房梁横压在父母身上的画面。
刚刚失去父母的地震孤儿敏感、脆弱、封闭,再经不起一点点伤害。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高卫国建议:虽然要让地震孤儿正视灾难,但也不要故意伤害他们,说父母没有了,你们是孤儿等类似生硬的话,要好言相劝,告诉他们虽然你们是孤儿但是不孤单,有这么多人的关爱,长大后照样可以实现理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建造家园。
高卫国认为,对地震孤儿做心理抚慰,最好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开始。汶川地震,党中央、全国人民支援,这是外因的安抚。地震孤儿最需要的是内心的疏导,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把年龄相仿的孤儿聚在一起作心理疏导,这样让他们有大家庭的温暖,同时找男医生女医生一起来疏导心理,让他们体会到“父爱、母爱”。
3岁以下的孤儿最好能有家庭收养,享受父爱和母爱,这样才有助于日后成长,从灾难中摆脱出来。高卫国希望年龄稍大的地震孤儿能到学校接受教育,通过外界打开心结。一个班最好安排三四个地震孤儿,只有一个地震孤儿会显得很孤单,几个人在一起可以面对灾难,同时通过和其他同学的沟通,有助于摆脱灾难带来的影响。要让他们多参加文体、公益活动,不能孤立他们。
高卫国说,地震带来的伤痛是巨大的,好在自己后来参加了唐山震后的重建,才没让自己留有遗憾。地震后,有人开始捣乱、抢东西,正处于迷茫状态的高卫国被街道书记安排,参加了街道民兵小分队,负责保护、分发救灾物资。
在唐山重建的过程中,高卫国的伤痛一点点淡了。“很多震后被转移走的孤儿没有参加唐山重建,都感到很遗憾。”高卫国希望汶川受灾群众一定要正视灾难,面对现实,在当地参与重建,这样才能真正从灾难中走出来,不会留“心结”。“我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参与重建了,所以现在我感到很自豪,没有愧疚感。我希望像我一样大的地震幸存者别往外转,要参与重建,真正从灾难阴影中走出来。”高卫国说。
“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从现实中解脱出来”,这是高卫国从地震经历中体悟的“哲理”。“如果地震孤儿选择逃避,可能一生都会有‘心结’。”高卫国认为适当的时候,制作地震画册给孤儿们看,引导他们从灾难中摆脱出来,对他们日后心理的正常发展会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