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孙艳菊 唐山大地震幸存者
把泪擦干前面是个天
本报冀东版记者 代晴
孙艳菊今年55岁,家住唐山市国防楼社区。她14岁时母亲早逝,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父亲又不幸遇难。23岁的她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既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又要抚养3个年幼的弟弟。
地震后当她和弟弟们看着像山一样的废墟时,4个人都哭了。
后来,在邻居和工友的安慰下,孙艳菊慢慢稳定了情绪。她带着弟弟用土筐和双手清理自家的废墟,搭上简易房开始生活。那时,孙艳菊在工厂当学徒,每月挣18元钱,加上父亲单位发放的30多元补助,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就靠她用这些钱来安排。
3个弟弟长身体,特别能吃,粮食不够她就省下自己的口粮想办法让他们吃饱。家里长期买那些处理的便宜菜,比如一毛钱一脸盆的西红柿。为了省钱,孙艳菊还自学裁剪,给家人做衣服、纳鞋。后来,她还抽空给别人加工成衣,做一条裤子挣7毛钱。“晚上有空就做,经常忙到半夜一两点才睡。一个月大概能挣10多块钱。”
弟弟们心疼她,也出去找活做临时工。孙艳菊说,地震前家里有辆自行车还在,大弟弟和二弟弟就两个人骑一辆车,每天蹬50分钟的车子去上班,每人每天能挣几毛钱。
后来,大弟弟考上大学去了石家庄,每次回家姐弟俩都为钱的事上愁。一年半后弟弟提出退学,“我知道他是怕花钱,我说就算把家里的缝纫机和自行车卖了也要供他。”孙艳菊说,其实这话是她硬着头皮说的,要真都卖了,全家老小的日子也就没法过了。
成家后的孙艳菊又开始照顾爱人的父母,两位老人也在地震中受了伤。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看着大弟弟毕业后成了家,二弟弟参加了工作,小弟弟也考上了大学,全家人总算都有了着落。
孙艳菊说,她也有伤心难过、觉得熬不过去的时候,但想到自己是长女,身上挑的是照顾全家的重担,这份责任让她只能选择坚强。这么多年,一直有句话鼓励着她,“要生存,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孙艳菊想用自己的经历鼓舞四川人民,她说,在困难面前很多时候一咬牙就能挺过去,只有走过去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是人生赋予自己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