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提要:
有权威人士指出,在中国,营养盲比文盲还多。由于营养知识的缺失,城市居民中,“脂肪供能比”这一指标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30%上限,达到了35.6%。要改善公众的营养状况,首先需要进行一场营养知识的扫盲行动。
|
为此,本刊采访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
改善健康的要诀是平衡膳食
文/本刊记者 齐殿斌
中国素有“美食之都”之美誉,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营养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民素质的迫切课题。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死亡占总死因的70%,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79%。
一项全国性的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也表明,营养不足与营养失衡成为中国人面临的双重负担——在农村贫困地区,营养不足是主要问题;而在城市居民中,营养失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据有关专家最新的估计,因为营养不平衡导致的疾病,每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占GDP的2.5%。
大约1/3的肿瘤和大约1/2的其他慢性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不良有关
食物趋向多样化,营养摄入更加均衡,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葛可佑表示,这都是中国人饮食方面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油脂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也正在严重地消耗社会财富和影响人们的健康素质。
记者了解到,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可以造成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的缺陷,影响到其成年后的健康和创造能力。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肿瘤和大约1/2的其他慢性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不良有关。因此,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对预防营养缺乏病和预防慢性病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葛可佑认为,我们吃东西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获得维持健康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膳食搭配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平衡是关键。
中国人传统膳食特点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淀粉及膳食纤维比较充足,这对于维持健康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是有益的。但是植物性食物中铁和钙的质量不好,容易造成贫血和骨骼不健康。
而在发达国家,他们吃了较多的肉食,膳食里面维生素、矿物质比较充足,但脂肪过高,膳食纤维太少,容易导致慢性病。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保持传统膳食的优点,克服存在的缺点,又避免发达国家饮食的一些不利的因素。
日本人的膳食指南建议消费者每天至少吃30种食物
中国居民在食物和营养搭配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第一是部分居民仍有营养不足。在一部分贫困地区、西部、边远地区、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他们的饮食状况,主要是微量营养素供给不充足,有点蛋白质也不足,表现出儿童生长发育还达不到理想的水平;
第二是营养过剩。城市和富裕地区的部分人群,由于条件好,经常吃太多的动物性食物,脂肪和能量摄入量过高,容易产生慢性病,产生心血管病、糖尿病、结肠癌等疾病。
葛可佑认为,作为整个中国来讲,面对着双重挑战,对于个人或一个家庭来讲,可能会偏重于某一方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节。
营养就是膳食的平衡――合理搭配的问题,所谓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合理了,各种食物都有他的营养作用。
近些年,中国营养学会一直在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合理搭配膳食,取得充足的营养。
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就是食物多样。每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优势,人类发展到现在,选择了这些食物,说明它对人类的延续都是有意义的。日本人的膳食指南建议消费者每天至少吃30种食物。这在中国边远地区可能做不到,但是有条件的人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努力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里都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油盐酱醋等。
葛可佑提醒,除了饮食还要注意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和膳食平衡关系密切,吃下去的东西要变成能量来消耗掉,如果吃进去的东西不消耗掉,就会变成脂肪,在体里储存起来,使体重增加。
“最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为给居民提供最根本、最准确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葛可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系食品卫生研究所,做营养与病理关系的研究工作。在深入病区开展克山病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特别是在198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中,葛可佑感到中国人群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存在着各种严重的营养问题,需要进行有组织的监测和改善广大群众的营养问题。
于是,葛可佑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营养病理学研究,致力于公共营养研究的开拓工作。创建了第一个公共营养研究组,后来发展成为有18人的公共营养研究室,之后创建了中国营养学会。
在199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中,葛可佑发现,营养不平衡现象严重,尤其要防止由于饮食西方化而造成的“富贵病”。在分析了国际经验和对中国历史及现代的食物结构研究后,1997年营养学会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8年1月15日,卫生部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在发布会上,葛可佑详细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过程和《指南》的具体内容。
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部委托对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订。经过多次修改,在2007年12月完成了这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指南》论述了当前中国居民的营养需要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实践平衡膳食获取合理营养的行动方案。
葛可佑认为,理想的膳食就是营养学会建议的“平衡膳食宝塔”的模式(见资讯)。
葛可佑简介
生于1934年,山东青岛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营养系和麻省总医院营养科进修病理学。历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罗马)食物政策营养司高级官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等职。
资料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之“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这十条是: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资料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之“平衡膳食宝塔”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新膳食宝塔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