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六月五日电 题:生命就是命令
——广东珠江医院副院长徐如祥灾区救援记
作者 王华 朱卫权 孙健
汶川大地震,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医疗队;作为广东省赴四川医疗队副队长,五十二岁的他日夜兼程、负重七十斤,率队徒步进入映秀镇、写下遗书转战耿达乡;十五天后,接替医疗队赶到,伴着高烧和严重脱水仍奋战不息的他,捐出身上所有,身无分文、躺在担架上离开;回到广州后至今,他没有休息一天,又请求负责灾区分流伤员治疗任务。
珠江医院副院长徐如祥说,这是那些生命给我下的命令。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忍住亲人罹难、故乡受创之痛,徐如祥五月十三日上午就请战:“曾参加过唐山地震救援,我有地震救治经验,我是部队出来的,专门研究过野外创伤救治,我是灾区最需要的医生!”肖书记和陈院长劝说:“但你有高血压和心脏早搏,五十二岁的人了,会受不了的。”一再请求下,徐如祥当天深夜率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的十八名队员乘机飞往灾区。
凌晨找齐行李,准备一早赶到都江堰紫坪铺大坝,在等候冲锋舟前往映秀时,他也不浪费一分钟,就在露天沙滩上,为战士们抢出的十多名伤员作紧急手术和清创处理。
余震不断、交通阻断、石头直往他们头上坠落,上了岸已是夜里。“国务院命令必须用最快速度进入映秀设医疗点”,徐如祥召集队员,“等一晚上、歇一个小时,也许就要死很多人,我们不能等必须连夜出发。”刚踩出来的一脚宽的“小路”下,是深不见底的岷江,平均每个队员负重七十斤(体重只有九十斤的女护士麦雪霞也不例外),徐如祥领着队员们拄着树枝冒雨前行,一点不小心或不走运,都有可能摔下悬崖或被石头砸死。实在是走不动也爬不动了,就开始弃置减重,扔掉全部衣服、水壶、食品,随身装备只剩下一件雨衣。徐如祥扔掉了他这个高血压、心脏早搏病人必须的食品、水,但带的医疗救援用品、药品一粒也没少!经过一天没吃没喝、挑战生理极限的夜行军,凌晨到达映秀镇。当天,就处理四百八十多名伤员。
地震已发生六天,耿达乡仍与外界失去联系。一位血肉模糊的人走了三天两夜找到指挥部求援,而与他一同出来找救兵的两个同胞都已在路上失去了生命。“必须要进入盲点农村乡镇”,可老乡们也说了,徒步进耿达,九死一生。徐如祥又是第一个报名!他与同事李强、林荔军、蔡瑞君组成“敢死队”,写下遗书,穿上雨衣,在帐篷里躺在被泥水泡着的沙石地上等待黎明出发。
在映秀时,徐如祥每经废墟就聆听寻找,找出被埋四天的女中学生,与战士们合力救出;钻进倒塌的水泥板下,顶着令人窒息的尸臭,消毒死者,对活着的伤者实施手术和处理。在耿达,只能靠两勺莲花白汤果腹,跋山涉水在几十道山坡寨子里巡诊、挖掘救治伤员,亲手诊治伤员一千六百七十多人次,亲自做了十六台手术,并指挥采取紧急措施防疫。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