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重庆定2020年防震减灾目标 能抗六级地震(图)

高楼林立的渝中半岛(资料图片)
高楼林立的渝中半岛(资料图片)

  2020年前 防震减灾目标

  全市具备抗六级地震能力 主城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心区高层建筑

  高达90%以上

  主城区高层建筑太多,尤其部分中心区高达90%以上,导致灾害来临时市民无处躲藏和应急避难。昨日,记者从全市首批建筑抗震设防培训会获悉,今后我市将逐步降低中心区人口负荷,为建设城市庇护空间、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提供足够空间。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立刻对我市建筑抗震防灾作出重要指示:重庆市建筑防震设计要有长远眼光。

  市建委主任程志毅介绍,主城区建筑近年来陷入一个误区,高楼越多、越高、就越现代化。据统计,主城区高层建筑(建筑层数10层及以上或建筑高度超过28米的)所占比率越来越大,部分中心区高达90%以上。其次,结构跨度越来越大,建筑体型日趋复杂。他坦言,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自己从鹅岭坐车到市政府时发现,沿途高楼中跑出来的市民都拥挤到马路上。“一座城市竟然没有避难场所,城市规划、建设确实应该反思。因为跑出来的市民,没地方应急躲藏,左(前)边的高楼压不倒,右(后)边的高楼也可能压倒人。”

  危旧房改造

  将提供避难空间

  我市作为山地城市和高层建筑密集的特大城市,对破坏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重视不够,抗震防灾综合体系相当薄弱。对此,程志毅介绍,目前着手编制、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指导城市抗震防灾工作从源头上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现代化城市综合抗震能力的有效手段。

  今后,城乡总体规划与防震减灾规划将相互协调、同步实施。遵循“减量”、“增绿”的原则,采用调整城市功能、合理确定规划指标等方法,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建筑密度、建筑高度,有效降低人口密度,主城中心区拆迁改造项目原则上应只拆不建或多拆少建,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降低中心区人口负荷。

  另外,重要建(构)筑物、超高建(构)筑物、人员密集的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外部通道及间距,必须满足抗震防灾的强制性要求。

  2020年

  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

  重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导李英民教授介绍,重庆地区有三大地震断裂带,在华蓥山、七曜山—金佛山和长寿—贵州遵义一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自公元前26年以来,有记载的大于或等于4.7级的地震有20余次,属地震活动性较弱的中强地震活动区。

  为此,我市确定了2020年前防震减灾目标:2010年前,主城9区,华蓥山基底断裂带上的荣昌、合川,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断裂带山上的万盛、南川、石柱,以及受其影响的黔江,沿江的万州、涪陵等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到2020年,全市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主城9区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8月起试点

  据介绍,我国超过80%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农村,“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是,由于农村住宅大多自建,基本不设防,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普遍不高,管理尚处于盲区,存在较大震灾隐患。

  程志毅介绍,今年8月起,我市将多渠道筹集资金资助农民建房,以遭受6级左右地震房屋不倒塌为标准,在梁平、荣昌、石柱等地,分别启动约50户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户建设,通过新建、改建和加固一批安全适用的样板民居,带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全面实施。

  我市地处中强地震频发地区

  本报讯 据地震部门报告,未来我国地震形势仍十分复杂和严峻。记者昨日获悉,我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属于中强地震频发地区,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市地震局副局长吴晓莉介绍,自2002年以来,湖北巴东—巫山、忠县—石柱两带小震明显活跃。目前监测到的最大一次地震是,2004年11月22日,石柱县4.6级地震,震中烈度为5度,有感范围900平方公里。其次,武隆县江口地震震级为3.5级,烈度达6度;巫溪县孔梁水库诱发的3.4级地震,地面房屋被破坏。

  据地震部门报告,我国正处于新的地震活跃期,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地震形势仍然十分复杂和严峻。市建委主任程志毅介绍,我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是一个中强地震频发的地区,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三峡库区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汶川大地震更给我市敲响了警钟。吴晓莉说,重庆面临地震隐患,但总体来讲,是一个中强地震频发的地区,历史纪录显示,没有7.0级以上大震,或8.0级以上巨震。但重庆地震的特点是震源很浅,比如1989年11月20日渝北区统景发生的地震,震源仅5公里,对地面建筑的破坏相当大。因此,我市必须加强地震防御,一旦诱发地震,破坏性极易导致次生灾害,诱发的危害往往比其他地区强。 重庆地区有记录的中强地震 发震时间 震级 震中裂度 参考地名 主城区烈度

  1854年12月24日 5.5 VII 重庆南川 IV左右

  1855年8月 4.75 VI 重庆彭水 ≤IV

  1856年6月10日 6.25 VIII 重庆黔江 ≤V

  1989年11月20日 5.2 5.4(双震) VII 重庆渝北统景 IV度左右

  1997年8月13日 5.2 VII 重庆荣昌许溪 III度左右

  1999年8月17日 5.0 VI 重庆荣昌县城 III度左右

  2001年6月23日 4.9 VI 重庆荣昌广顺 ≤III

  2008年5月12日 8.0 XI 四川省汶川县 V度左右

  (本表格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提供) 黔江小南海

  地震堰塞湖

  水波荡漾的黔江小南海,水面下竟掩藏着一出触目惊心的悲剧。昨日,市地震局副局长吴晓莉透露,黔江小南海形成的真正原因,正是1856年一场6.25级的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据悉,那场地震死伤千余人,是重庆近现代地震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小南海位于黔江区境内,湖面长约5公里,最宽处1公里,湖水深度平均为30米,湖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咸丰六年五月初八(1856年6月10日) 11点左右发生地震。据文史记载:“室宇晃摇,势欲倾倒,屋瓦皆飞,池波涌立。”“石宜迸出,横飞旁击,压毙居民数十余家。”后经过中外专家考证,这场地震达到6.25级。

  这场地震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地貌。10年后,逐渐形成小南海湖。光绪二十年《黔江县志》对此的记载是:“溪口遂被湮塞。厥后盛夏雨水,溪涨不通,潴为大泽,延袤二十余里,土田庐舍尽被淹没……土人讹为小南海云。” 如何判断

  动物异常与地震前兆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市多个区县动物异常。如何识别这些异常现象是否是地震的前兆,昨日参加我市首批建筑抗震设防培训会的市地震局副局长吴晓莉称,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方可作出判断。

  吴晓莉介绍,汶川地震发生后,武隆县大量蚯蚓外出,爬到电线杆上;长寿区大量老鼠过街;彭水县大量蟾蜍从乌江向岸上迁移……她说,这些动物异常行为,引发当地居民心理恐慌,认为这就是地震前兆。

  “5月12日以来,我的深切感触、心理压力最大的是,市民心理恐慌过度。”据悉,因恐惧地震来临,个别市民忙于逃命择路不当,跳楼摔死。另有一些市民防范过度,一有风吹草动,整夜在外留宿,不敢回家。吴晓莉说,特别是碰到动物异常反应后,更是如此。

  吴晓莉认为,市民第一时间发现动物异常反应,及时向职能部门报告很对。但如何从动物异常反应中判断出这是不是地震前兆,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是同一个地方、同一时间,必须是多种动物,包括鸡鸭鹅等家禽在内均发生异常反应;其次,必须是大面积发生动物异常反应,而不是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 本版稿件由记者 陈林 采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