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绵竹6月9日电 (记者宫一栋 王攀)在绵竹市景观大道旁的帐篷安置点,吃过午饭的孟贵涛正为未来的生活犯愁。
汶川大地震使清平乡这个拥有多家矿业公司的乡镇成为一片废墟,也使在当地一家磷矿工作了30多年的孟贵涛失去了经济来源。
在临时安置点,孟贵涛和家人每天能吃到三餐免费的饭,每人每天能领到10元钱和1斤大米,不久后还将搬进由江苏省对口援建的过渡安置房。
按照计划,这个占地2400亩的过渡安置区将建设2万套20平方米的房子,配备有学校、超市、医院。但他和家人要在过渡安置房里住至少两三年。
就业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绵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数字显示,在这场地震中失去土地的农民超过了8万人。
5月25日,绵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就业局开办了震后灾区的第一个人力资源市场。截至6月6日,已经有省内外的258家企业提供了1万1千多个就业岗位,在报名的1万3千多名求职者中招聘了3523名工人,主要涉及矿业、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同时,绵竹还面向农民工开办了3个帐篷培训学校,传授电焊、微机等实用技术,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新的就业岗位可能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家乡,适应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在清平农林化肥厂干了10多年库管的周小宁说:“如果每月能拿到2000-2500元,我愿意到外地工作。”
而从城市的发展来说,处于成(都)—德(阳)—绵(阳)一这条经济带上的绵竹,则面临着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调整的更大冲击。
这个归属于德阳管辖的县级市,2003-2004年在四川省的十强县中排名第三,2006-2007年排名第四,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500强县(市)的第182名。而根据绵竹市政府的初步测算,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367亿元。
在绵竹的经济结构中,工业和重工业占据了重要地位:以剑南春为代表的食品工业贡献了工业经济的30%,以东方汽轮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制造贡献了工业的40%,以龙蟒集团为代表的磷钛化工贡献了20%。
但在地震中,这些厂矿都遭到不同程度的重创。东方汽轮机厂位于汉旺镇的生产基地严重损毁,大多数厂房倒塌,造成500多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在50亿元以上。由于原址已经不利于重建,国务院已经做出决定,将东方汽轮整体搬迁到德阳。
绵竹市于5月27日启动了灾后重建规划,邀请中国城乡规划研究院和美国麦肯锡公司对绵竹的灾后重建做出规划,下设城镇体系建设、生产布局等9个专项规划。全部规划将在7月20日前完成。
绵竹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玉说:“绵竹将争取用3年时间恢复到灾前的生产生活秩序,住房、学校、医院、广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重建正在进行。”
虽然绵竹的发展蓝图尚不明朗,但伴随着城镇的变迁,这座昔日欣欣向荣的工业城市势必将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绵竹汉旺镇党委书记张扬武说,在集中安置受灾群众后,出现的大量土地会孕育新的经济可能性,有利于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但土地流转后也存在着一定社会风险。
对于孟贵涛来说,要适应这种后地震时代经济格局的变革,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准备。“等路修好了,我还是想早点回到清平,那里毕竟是我的家啊。”他目视着远方说。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