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11 03:17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本报讯(记者张隽波)“与外方合资的6年间,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几乎为零,而从去年开始,每年都要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环境治理。
”6月6日,三晋环保行记者团一行来到大同煤矿集团钢铁有限公司时,该公司总经理苗育青对记者说。
据了解,由于公司10年间进行了5次体制变革,导致企业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太多、资金投放少。2005年12月企业重组后,环保成了公司的“一把手”工程,每季度都要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就环保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和部署,并根据企业实际,坚持生产和环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强化环保管理力度,企业环境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观。
在该公司的炼铁生产区,工人们正在为新高炉的建设紧张施工。苗育青告诉记者,原计划今年6月底拆除的1号150立方米和2号124立方米高炉已于今年3月份提前拆除,3号124立方米高炉已于5月31日关停,年底也要拆除,取而代之的将是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450立方米的炼铁炉。这三座高炉的关停,虽然使企业年减少产值8亿多元,但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85吨,烟尘366吨,粉尘266吨,减少化学需氧量24吨,节约能源约4.1万吨标准煤,减少新鲜水取用量1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