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建成第一避难所
■江西南昌 魏文彪
汶川强震给灾区中小学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残酷现实,无疑应当能够促使我们从此要将“学校是第一避难所”的理念牢牢扎根在心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防震方面树立了一个基本原则:“学校是第一避难所”,也就是发生地震与其他灾难后,即便所有的房屋都倒塌,学校也不能倒。1995年1月17日日本大阪、神户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校舍补强计划”,对全国所有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了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如果说我们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对“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概念还比较陌生的话,此次汶川强震发生给灾区中小学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残酷现实,无疑应当能够促使我们从此要将“学校是第一避难所”的理念牢牢扎根在心田。
要将“对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的抗震设防提出特别要求”的要求落到实处,真正将学校与医院建成发生地震与其他灾害后的第一避难所,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性,社会已有普遍共识,但是不少地方的政府、官员与社会人士对可能发生地震灾难预期不足,总感觉发生地震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因而往往会对落实抗震标准与要求重视不够。所以,要落实“学校是第一避难所”的理念,首先要解决抗震意识不强、对防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思想麻痹大意问题。
要将学校建成第一避难所,还要进行扎扎实实的建筑技术上的改进。世界许多国家抗震防震方面的技术与经验表明,钢结构与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比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要强得多,所以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住宅基本上都是钢结构或者木结构。
除此以外,杜绝腐败发生也是确保灾后重建与其他地方建设中落实公用设施特殊抗震要求至关重要的方面。尽管此次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对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建设抗震标准提出了特殊要求,但是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建设领域的腐败及其衍生的偷工减料、建筑材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出现,将学校建成第一避难所的愿望依然可能落空。我们国家各领域最缺的其实并不是各种标准与要求的制订,而是所制订的标准与要求的切实落实。这就要求在制订各种标准与要求之后,在各领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有有效的权力制约与强力反腐伴随始终。惟其如此,国家对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建设抗震标准提出的特殊要求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将学校建成第一避难所等理念才可能真正贯穿于灾后重建与其他建设领域与过程当中,中小学生与其他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