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廖靖文、张顺美摄影报道)五年前古色古香,保存完整,极具明清古建筑风貌的海珠区沥滘村玉溪卫公祠如今千疮百孔,惨变烧焊切割工场,古建筑构件残缺不全,随时都有被拆除的危机。昨日,记者跟随当地村民和广州博物馆历史专家崔志民一同目睹了触目惊心的一幕。据悉,目前村中数十名村民把沥滘村宗祠保护的意见提交海珠区政府,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明日将组织专家考察村中现存文物的现状。
明朝瓦当已成垫脚石
记者昨日跟随当地老街坊来到被破坏严重的玉溪宗祠,只见一座两进的宗祠伴着两棵青葱的菩提树。
宗祠正门蓝色的棚架格外刺眼,还没进门就能听到嘶啦嘶啦的烧焊声。一进入祠堂,村民也被眼前一幕惊呆,记忆中整洁、庄严、有着文化气息的宗祠已不见踪影,看到的是几个光着膀子的工人在制作阳台护栏,有的烧焊,有的切割钢条,还有的在涂油漆,刺鼻的气味和冒着火星的烧焊机弥漫着整个宗祠。工人脚下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瓦片等建筑构件,两堵墙壁已经残缺,并且有严重烧焦的痕迹,几块黑糊糊的砖块十分突兀。抬头一看,屋顶的瓦片七零八落,一下大雨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78岁的街坊卫浩然心痛地说,这座宗祠已有400多年历史,地上一些瓦当、水滴都是明清时期的,老祖宗的遗产就这样活生生被破坏掉了。
13座明清宗祠仅两座完好
记者观察,与公祠相隔约50米远的罗×家园,阳台上的装饰和工人制作的样式十分相似。几位街坊的说法是,这座宗祠曾经属于耐火材料厂,后来被对面楼盘的开发商珠江集团征用,却没有对文物进行保护,不但用作工地,并且把里面的建筑构件都破坏了。除了门口搭建起临时棚架外,里面的墙壁已破旧不堪。“一个月前开发商曾经说要拆祠堂,我们十几个村民一起过来阻止,又打了很多电话,这才暂时让准备动工的工人停止,但是眼看着开发商继续用作工场,我们也束手无策。”几位街坊告诉记者。
据了解,沥滘村原有明清时期所建大小宗祠30座,以卫氏大宗祠规模最大。历经岁月沧桑,至今只有13间。崔志民说,一个村有十几间明清宗祠群落实属罕见。然而,记者随后去到现存的13间祠堂观察,除了卫氏大宗祠已经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中,卫国尧家祠作为纪念馆之外,其他宗祠不是作为工场,就是被荒废,长年无人看管。崔志民表示,这个村落包含了各朝代的古建筑风格,完全可以作为古村博物馆进行保护,可让人大开眼界。
玉溪卫公祠有段古
当地街坊告诉记者,玉溪卫公祠有一段古仔,它是为纪念卫玉溪而建立的,卫玉溪当年是将侍郎,与明朝著名官员湛若水是好朋友。湛若水是明朝时增城人,师从陈白沙,本来颇厌恶仕途,但因母亲力劝“壮年居家,非事君之道”,才上京赶考,从此踏入仕途。为官30多年,历任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尚书,深得世宗倚重与信任。主张“天下民庶实为邦本”,反对宦官专权。历任政绩卓著,晚年辞官时,皇帝曾3次留任。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