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12家外企回应“捐赠不兑现”:赈灾慈善被误解

  12家外企回应“捐赠不兑现”

  被误解的赈灾慈善

  ■ 本报记者 李小健 徐辉

  外资企业在华赈灾“捐赠不兑现”误会再次被化解。

  与此前“国际铁公鸡排行榜”事件(不少跨国企业因第一时间赈灾捐赠数目少而被视为“铁公鸡”)一样,此次出面向公众化解误会的主角仍是国家商务部。

  6月19日下午,商务部新闻办公室通官网发布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9日,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不含慈善机构和个人)已向灾区捐款捐物约37.76亿元人民币。

  在上述消息后面,附有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公司、礼来公司、欧尚公司、玫琳凯公司、谷歌公司、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等12家外企,对“捐赠不兑现”的书面回应。目前,这些企业的赈灾捐款正在“程序办理中”。

  外资企业的回应均在向公众传递一种信息:他们没有“捐赠不兑现”,只是到账时间慢一拍或者捐赠是分时间段进行的。期间,本报记者联系上述多家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时,得到的结果与回应几乎一致。

  尽管如此,“捐赠不兑现”误会还是在近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在这背后,是中外企业慈善捐赠理念的碰撞。

  11家外企“捐赠不兑现”

  引起社会公众对外企“捐赠不兑现”的关注,是6月13日商务部公开的一条公开信息。

  媒体根据公开信息报道称,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公布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向灾区捐款捐物表(据不完全统计)”(下称“捐款表”)显示,截至6月13日,共有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当初承诺的现金捐助尚未到位或未全部到位。

  这11家企业是: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谷歌中国、德州仪器、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贝塔斯曼集团、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美国礼莱公司、欧尚集团、山西海鑫集团、台湾中钢集团和卓越置业集团。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公布的信息表明,数据来自部分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提供的信息,为不完全统计。

  随后,关于外企“捐赠不兑现”的信息出现在报纸、网站等传播介质的重要位置,并被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质疑。几天后,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也被舆论推至“捐赠不兑现”行列,至此,“捐赠不兑现”达到12家。

  “捐赠不兑现”造成直接后果就是,上述国际企业巨头出尔反尔,不讲诚信,致原先在中国市场培育的良好形象大减。

  这成为“国际铁公鸡排行榜”后,外资企业在国内震灾捐赠中遭遇的另一场“公关危机”。

  善款正在途中

  为避免形象受到损失,与“捐赠不兑现”相关的外资企业纷纷作出回应。本报记者在联系诺基亚等多家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时,他们均表示,这是一个误会,他们被冤枉了,对此,并快速作出“捐赠不兑现”的公开说明。

  “诺基亚承诺捐赠现金和物资总价值为5300万元人民币,根据救灾不同阶段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援助,所有钱款和物资将在救灾的两个不同阶段分别捐出。”在诺基亚抗震救灾捐款情况的说明中可以看到,在紧急救灾阶段,截止到2008年6月19日,诺基亚公司和员工已捐赠1600万元现金和300万元物资,现金已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转交,物资通过四川移动和四川联通直达灾区。而在长期灾后重建阶段,诺基亚将再捐赠3500万元,希望更加积极深入地参与到整个重建过程当中。

  目前,诺基亚正在与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和非政府组织密切协商,争取将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领域。

  6月18日,沃尔玛中国公司发表公开说明:地震发生后,沃尔玛及时做出了捐助300万元人民币的决定。5月23日沃尔玛决定追加1,700多万元捐赠之后,公司随即寻找相应的受援对象,先后探讨过资助学校、孤儿院等项目,但发现很多单位都在资助同样的项目。目前,沃尔玛正在与当地政府及红十字会等组织积极寻找项目,不久将有结果。

  而玫琳凯公司希望将立足长远为灾区做实事。截至6月18日,该公司已经向灾区捐赠553万元人民币。并且将在2009-2011三年间,根据灾区重建进程和规划,每年投入500万元人民币,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谷歌中国当初承诺捐助1700万元,但“捐款表”显示,截至6月13日实际到位500万元。该公司公关部崔瑾表示,剩下的金额,公司还要决定给到哪几个第三方组织,而选择、汇款、监督等环节都需要一个过程。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曾锡文表示,之所以“捐款表”没有实际捐助数据显示,是由于公司之前没有向商务部汇报过每笔捐助金额到账信息。实际上,至今联合利华对灾区承诺的1000万元捐助金额中,已经有600多万元到账,还有200万元现金正在办理相关的银行手续。

  ……

  尽管各个外资企业都发表声明,作出解释,但并没有转移人们对“捐赠不兑现”的舆论指向。直到6月19日下午,商务部新闻办公室通官网发布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9日,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不含慈善机构和个人)已向灾区捐款捐物约37.76亿元人民币。

  在上述消息后面,附有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公司、礼来公司、欧尚公司、玫琳凯公司、谷歌公司、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等12家外企,对“捐赠不兑现”的书面回应。

  至此,外资企业“捐赠不兑现”误会才暂告一段落。

  中外企业慈善观碰撞

  “跨国企业既然承诺捐赠,就一定会守信的,捐赠不到账,不等于不兑现。”6月19日,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吴有家教授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果这些企业不遵守承诺,那么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我相信他们肯定会践行捐赠承诺的,至于为什么还没到位,捐赠可能是分几年进行,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6月20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陈英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其实,很多跨国公司绝对不会这样(承诺捐赠却不捐)。这些跨国公司肯定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此次捐赠未到账的信息会影响到他们的形象。再说,跨国公司的捐赠有自己的程序。他们是公众公司,并不是一个人说了就算数,他们有那么多的股东,不能轻易动股东的钱。“哪怕跨国公司只捐1块钱,都不能说他们不对。中国人应该很包容的去想问题。”

  “前段时间我在手机上收到“国际铁公鸡排行榜”,排行榜上点了很多跨国企业名字,这对被点名企业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副主任秦志辉向《公益时报》记者表示,近期关于“捐赠不兑现”事件,根据一个普通的想法:凡是说的,就应该做到。凡是承诺了,就应该践行。

  法国财经日报首席记者(法国人)唐波旁向记者回忆,震后第二天他就去了灾区,为灾区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灾区的场面确实很惨。但是,他并不认为跨国公司“必须”为灾区捐钱,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慈善捐赠完全是两个概念。跨国公司有捐钱与否的自由,有捐钱多少的自由。任何人和任何势力都绝对不能“强迫”跨国公司捐钱。中国人民总是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攫取了巨额利润,却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跨国公司为中国创造了多少就业的机会。前段时间的缅甸灾难中,他们的伤亡人数死的还多,受灾的程度可以说比中国受灾的程度严重,跨国公司和外国政府也只是给了他们认为应该给的数额。况且,中国政府完全有经济势力来应对这场灾难,而缅甸的政府就贫穷的多。

  “具体到说捐而又未捐的事情上来,我认为,不管是承受了什么样的压力或是动机,既然答应要捐赠,一定要捐,否则就是撒谎,就是欺骗。”唐波旁说。

  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慈善捐赠活动源于西方工业文明,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慈善捐赠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社会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一项历时四年的研究表明,依靠外部驱动力决定捐赠事项、不重视捐赠项目管理和评估为他利型,依靠内部驱动力决定捐赠事项、重视捐赠项目管理和评估为互利型。国外企业主要以互利型捐赠为主导模式,国内企业主要以他利型为主导模式。

  他利型企业捐赠模式将慈善捐赠视为企业家个人的慈善行为而与企业的目标无干,企业只有经济目标、经济功能、经济责任,如要实行捐赠,最好方式是将捐赠的资金、组织、项目都与企业本身完全分离。这种捐赠模式在国内被一致认同。

  而国外倡导互利型捐赠模式,互利型的捐赠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慈善范式。互利型的公司捐赠模式体现企业作为社会优秀公民的慈善文化,它鼓励公司进行慈善投资,慈善投资的含义不是狭义的经济概念,而是不排除经济含义的社会投资。

  正是国内外对企业慈善捐赠理念的不同,才出现外企在赈灾中“捐赠不兑现”的误会。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社会责任处处长李伟阳向《公益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战略性公益分两种,一种是为了产品卖得更好,实际上是与广告战略并行;第二种情况是企业作为广义社会的一分子,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可以做,不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可以让NGO来做,选择一种更优的配置方式。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