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把做好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放在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99家出版单位安排出版200余种与抗震救灾相关的图书,共计3926万余册。要认真调研,支援帮助灾区新闻出版业恢复重建,特别是把基础设施恢复起来,把农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重新建立起来,要达到甚至超过灾前水平。
服务大局在“三大战役”中发挥作用 柳斌杰指出,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先后经历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3·14”“藏独”骚乱事件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三大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新闻出版战线经受住了一系列考验,向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柳斌杰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受突如其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新闻出版总署及时下发《关于全力支持抗雪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新闻出版战线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同志全力支持抗雪救灾工作;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各地抗雪救灾的先进事迹;各出版部门组织开展向受灾地区群众免费发送书报刊等出版物;灾区所在地的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国有书店等阅读场所向异地过年群众开放;灾区所在之处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印刷企业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应对雪灾给教材印装、运发带来的影响,确保灾区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3·14”拉萨等地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为了让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社会尽快了解“3·14”暴力犯罪事件的事实真相,我国出版界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出版了一批反映西藏问题的图书、音像制品。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出版单位先后组织出版了30多种图书,如三联书店的《谎言与真相》,新华出版社的《拉萨“3·14”事件真相》等,外文出版社和五洲传播出版社还用英、法、德、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出版了《西藏“3·14”事件纪实》、《西藏“3·14”事件有关材料》等多种外文版图书。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播放专题,开辟专栏,增设专门页面,以确凿的事实驳斥了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为广大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了解西藏打开了一扇窗口。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我国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发生之后,总署迅速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号召全行业全力支援灾区;全国各地新闻出版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纷纷捐款捐物,截至目前累计捐款物达10.46亿元。新闻出版总署第一时间组织出版了《抗震救灾自助手册》、灾区地图等书紧急运送灾区;许多出版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紧急出版救灾所需的各类出版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99家出版单位安排出版200余种与抗震救灾相关的图书,共计3926万余册。灾区新闻出版单位努力开展自救,在恶劣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为灾区人民提供权威的信息服务。广大新闻工作者第一时间深入到灾区一线,及时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传递抗灾救灾信息,以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感动了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起到了宣传者、组织者和鼓动者的巨大作用,稳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
特别时期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柳斌杰说,继续把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放在首位。继续做好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宣传报道和出版工作。要充分认识下一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要求,着力在加强正面宣传上下功夫,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和影响国际舆论上下功夫。要出版一大批突出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决策部署和规划安排的出版物,出版一大批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出版物,出版一大批反映抗震救灾伟大斗争的优秀文艺出版物,出版一大批指导灾区重新建设的实用出版物,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认真调研,支援帮助灾区新闻出版业恢复重建。要积极争取将灾区新闻出版业纳入国家灾后重建统筹规划之中。总署将分析整理上报材料或择机赴地震灾区进行调研,摸清情况,掌握资料,因地制宜,集合智慧,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做好重建规划,特别是把基础设施恢复起来,把农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重新建立起来,要达到甚至超过灾前水平。
通过多种形式凝聚和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要通过总结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要通过全程跟踪报道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赴各地巡回报告,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深切感受和强烈反响,进一步激发全社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
积极参与举办好抗震救灾大型展览、事迹报告、先进表彰等工作。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评选工作,特别是深入灾区一线不畏艰辛、表现优异的新闻工作者。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情况,总结推荐一批先进典型,做好宣传工作。(见习记者 洪玉华)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