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灾区一线记者讲述系列:让更多的人有事做

绵阳市九洲体育馆 经济日报记者顾阳摄
绵阳市九洲体育馆 经济日报记者顾阳摄

便民点 经济日报记者顾阳摄
便民点 经济日报记者顾阳摄

东汽厂房 经济日报记者顾阳摄
东汽厂房 经济日报记者顾阳摄

    灾区一线记者讲述系列:让更多的人有事做

  地震灾区现在怎么样了?可能是很多人都在关心的一个问题。“只有到了灾区后,才能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情况。”经济日报社组织了几批记者深入到灾区进行实地采访。做为亲历灾区最前线的见证人,他们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

  下文根据经济日报记者顾阳的口述录音整理。

  以工代赈 让更多的人有事做

  我在九洲体育馆采访这些灾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不想等着,想尽快把家园重建起来。

这些人没有一个在满足现状,都想回去把房屋修好。有个在都江堰开农家乐的老板,他说,每天可以领到钱和粮食,但我手下的员工怎么办呢?所以我一定要回去重新开业。

  当地工商部门考虑到灾民光吃光喝不行,还有其他需要,于是他们就建立了领取营业执照的快速通道。凡是之前有过注册登记的,如果找不到证件,只要到工商局备案就可以把原来的小百货店开起来。如果以前没有办过登记的,一天之内就能把全部手续办完,马上发给营业执照。不过涉及到老百姓健康的,比如食品方面,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手续才行。

  在绵阳,我参加了当地第一场人员招聘会,正好碰到了我老家江苏的一家服装企业在那里招聘。他们的负责人介绍,这次要招三批共五百多人,当天是第一批,一百多人已经招满了。我们在两天后定了专列,将这些人安置到江苏进行异地就业。所有被录用的人穿上他们统一的服装,统一组织上火车,直接到江苏去上班。

  解决灾民就业问题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地政府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比如搭建帐篷、打扫卫生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员,从灾民中选择一部分人来做,每干一天就能有几十块钱回报。另一种是以工代赈。比如对口支援地方派来一些职工搞援建,但是人手不够,就把当地的青壮年灾民组织起来,做那些稍微培训就能上岗的辅助性工作,把捐赠物换成人民币,作为支付给他们的工资。这样灾民不至于无所事事,可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当然,其中有些办法是阶段性的。总之,各方面都在想办法,自己“造血”而不是等待“输血”。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孟翔)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