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唐山痛失地震遗址 建议四川按世遗标准来打造

资料图:唐山抗震纪念碑 中新社发 田地 摄

  夺命毁房,摧毁家园,“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巨大灾难。灾难过后,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这片被地震波撕裂的土地和废墟?是遗弃,还是加强保护?带着疑问,本报记者走访了唐山市所保留的地震遗迹、纪念场馆和地震遗址保护相关专家。在地震遗址保护与开发中摸索了32年的唐山,毫不掩饰地道出了唐山的遗憾,希望四川能够按世界遗产的标准来打造地震遗址。

  遗憾

  唐山痛失地震遗址

  纪念灾难,是为一种勇气,同时也为警醒世人。
唐山人是有勇气直面灾难的,也一直在反思。

  遗址难觅:唐山空余纪念碑

  1976年7月28日,是唐山发展史上的一个断层。此后,新的历史在废墟上生长起来,时至今日,已过“而立之年”。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已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车水马龙,一片繁华,32年前那场世纪灾难的影子究竟在哪里呢?

  “到唐山,你一定要看一下抗震纪念碑。”谈起唐山大地震,无论是出租车司机、机关工作人员,还是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唐山抗震纪念碑。这个地方十分好找,转过唐山市中心的百货大楼,就来到了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的纪念碑广场,远远就能看见高高耸立的纪念碑。

  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主碑碑座高3米,碑身高30米,由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碑身四周的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在碑身上刻有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副碑位于主碑北侧33.5米处,碑宽9.5米,高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碑身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正面和背面分别用中文和英文镌刻碑文,记载着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这里就是新唐山的标志性建筑。”唐山市地震局震防处处长赵硕告诉记者,到唐山来了解大地震的人都到这里来,一是看纪念碑,二是参观抗震纪念馆。除此之外,整个唐山市能找到的地震遗址已经不多了。

  硕果仅存:7处遗址就有3大“国宝”

  赵荣琦静静地坐在唐山抗震纪念馆二楼的办公室内,正在忙着处理文件。作为唐山抗震纪念馆的副馆长,她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完成纪念馆的改造工程,争取早日开馆,为纪念馆免费开放作好准备。这位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对唐山充满着感情,她带领记者参观了正处于装饰装修状态的纪念馆,并为记者一一作了介绍。

  除了纪念馆内图片、文字资料、实物展品外,唐山究竟还有多少地震遗址?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这位女馆长又滔滔不绝地讲开了:30年前的大地震之后,唐山市共保留下7处地震遗址,其中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及原唐山十中三处遗址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全国仅有的几处地震遗址“国保”单位。

  7处地震遗址,就有3处成了“国宝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为什么呢?赵荣琦微笑着告诉记者:“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之所以成为"国宝",就在于它的少和珍贵。”

  唐山遗憾:地震遗址保留少

  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位于唐山市铁路以南市区,震源深度11公里,震中裂度11度。唐山市几乎所有建筑均夷为平地,死亡人数超过24万人。如此大的地震,唐山为何仅留下了7处遗址?

  “这是我们唐山市的遗憾。”赵荣琦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从历史、文物以及科学研究等角度来讲,唐山当年没有保留更多地震遗址,的确让人非常心痛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文物保护的专家来讲,更是痛心疾首。

  然而,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历史的问题,当时是有当时的难处。“废墟中掩埋了如此多的遇难者遗体,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如果大量保留遗址,发生瘟疫怎么办?”谈到这里,温文尔雅的赵荣琦略显激动。赵荣琦的说法得到了当年参与唐山城市规划的老专家赵振中的认可。这位76岁的老专家告诉记者,就地重建家园,防止疫情传播,必须清理废墟。

  因此,在十年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在唐山人住进崭新楼房,走上宽敞街道的同时,唐山的地震遗址也随着历史远去了。

  希望

  充分利用地震遗址资源进行规划

  历史不可能重演。失去地震遗址的唐山人非常看重“5·12汶川特大地震”所留下来的遗址:他们将地震遗址大放光彩的希望寄托在了四川的头上,希望不久的将来,地震遗址会成为四川文化、旅游的又一张响亮“名片”。

  遗址旅游:

  四川独有的机遇

  “咱们唐山的旅游业,一直处于低潮期,这两年才刚刚有所起色。”唐山市旅游局市场处处长戴纯华正在进行旅游市场分析,一听记者提到四川地震旅游的话题,就来了兴趣。这位经历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女处长,对唐山地震印象十分深刻。作为一个旅游工作者,戴纯华对唐山地震旅游未能兴起,也感到非常遗憾。戴纯华告诉记者,虽然唐山大地震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但每年却只有极少数游客会到唐山参观旅游地震遗址遗迹。

  “唐山的地震旅游不兴旺,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但四川就不一样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就摆在了面前。”戴纯华就此分析:四川的旅游资源本就十分丰富,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汶川、都江堰、彭州、德阳、绵阳灾区,原本就山青水秀,旅游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根基。地震过后,损毁的建筑、路面、桥梁、工厂、山体等均可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这些东西,全世界目前只有四川独有,而且最为丰富。无论是从人文,还是从自然角度来讲,它都具有唯一性。恢复重建的四川,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是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应该好好利用。

  遗址规划:

  四川应破除地方利益之争

  “恢复重建,需要作好规划。遗址的保护,就更需要作好规划了。”唐山市规划局原副局长赵振中参与了唐山规划,经历了恢复重建。经验丰富的他,也十分关注四川地震遗址的保护与规划。

  “当年的唐山,没有条件,也没有实力来保护地震遗址。”赵振中告诉记者,这次的四川大地震不一样了,全国、全世界都在支援四川,四川完全有能力保护好地震遗址,做好遗址的规划。这位老专家建议:第一,四川要对地震遗址做详细的调查,摸清汶川、都江堰、银厂沟、北川等地的遗址现状。第二,在摸清现状后,四川应组织专家就调查报告作出详细评审,专家要亲自前往关键地带现场考察,对遗址给出专业的评审报告。第三,四川可就地震遗址的评审报告,向全世界征求保护设计方案,集全球智慧来做地震遗址保护规划。第四,由于这次地震,涉及四川多个市(州)、县,地震遗址的打造必须破除地方利益之争,避免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蛮干,浪费了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遗址打造:

  四川请用世遗标准

  “遗址、纪念馆、博物馆,这是灾后四川必将面临的一个话题。”唐山抗震纪念馆副馆长赵荣琦告诉记者,唐山与地震相关的就只有遗址、纪念馆,没有博物馆。这次四川,肯定都会涉及,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呢?赵荣琦建议四川,抗震纪念馆方面,应在精而不在多。汶川大地震涉及面极广,如果每个受灾地都建一个纪念馆,既浪费也没有必要。四川应选取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吸引人、最利于开发的地方,建立汶川大地震抗震纪念馆。博物馆方面,四川则应站在全国的高度,建立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集地震科考、学术研究、珍贵文物展出等为一体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

  “对于地震遗址,这个就非常重要了。”赵荣琦表示,四川的地震遗址独一无二。四川有名的九寨沟等景区就因为地质运动而形成的,如今已成为世界遗产,名满天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

  这次地震,又是一次大的地质运动,四川应对地质运动后的地貌、自然风光等变化进行详细地考察,比如唐家山堰塞湖等就可详细规划,开发成类似九寨沟一样的旅游景区。另外,像汶川、北川、银厂沟等地,则建议用“地震遗址”这个整体概念,进行规划,包装,实施统一打造。这笔宝贵的资源,四川应站在最高起点,用打造“世界遗产”的标准来规划、设计、建设。

  赵荣琦还以银厂沟为例作出说明,银厂沟美景天下皆知,震前又是避暑盛地。地震之后,原来风景优美的景区内,又新增了地震遗址,既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又有断壁残垣、地震废墟,还能看到地壳运动后的山峰、河谷,完全可以打造一个“地震遗址公园”;并引进国外先进的体验式游乐园管理经验,让游客既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又能看到珍贵的地震遗址,还能在地震遗址公园内进行探险旅游,可谓一举多得。

  评论 深情感念理性重建

  周葱

  南访丽江,北走唐山。问旅游大城之崛起,问经济重镇之重生。大震之后,本报两路记者探访丽江、唐山的报道,今天随着“唐山启示录”完结篇与读者见面,也已全部呈现给读者朋友。而各方的思索还在继续,因为四川灾区重建任重道远。我们推出这组报道,但愿能为这种思索增加一些广度和维度。

  四川与丽江唐山如此相同。同样遭受自然界大难,国民牺牲特别巨大,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同样是工矿企业毁坏严重,旅游资源山川变色;同样是一方遭难,全国人民八方援手。

  四川与丽江唐山如此不同。丽江唐山是一城一地损毁,四川大震则波及多个市县,“伤痕”长达300公里;丽江旅游震前籍籍无名,而四川景色早已名满天下;最大的不同是时代不同,省情迥异,四川地震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前所未有,川人铭感在心,重建家园决心之坚强也前所未有。

  正因为有这些相同和不同,提醒我们取经丽江唐山,又不要拘泥于丽江唐山。我们感慨,当本报记者以恭敬姿态求教于丽江唐山时,那些在常人看来是成功者的建设者们却示之以诚,坦言重建的不足和遗憾:当年唐山太强调原址原厂,使唐山的工业调整并不彻底,到今天还在“补课”;为了尽快让城市站起来,唐山的房屋千楼一面;丽江房屋修建很快,但并不是都照顾到了民族特色……凡此种种,都可以给四川灾区以启示。

  走访丽江唐山后,我们至少在重建意识上要注意:

  一是计划务求周详,不能单纯求快。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人同此心。但重建不是板房,是长远规划和百年基业,无论是重建的选址、风格还是经济布局调整,都要反复考量。

  二是突出四川特色,要体现在旅游方面。如何在重现各个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同时,把整个灾区的旅游作通盘考虑,对四川旅游作整体形象展示。尤其是如何通过重建,修正四川旅游过去自然景观出色而人文景观相对薄弱的格局。

  三是要有超前意识。无论是旅游还是工业,灾后重建都是优化布局、提升品牌的契机。文物可以修旧如旧,重建意识却不能一切照旧。把握行业未来走向并付诸行动,是重建中的应有之义。

  川人何辜,遭此罕见大劫;川人何幸,国人援手自立自强。恸哭之后还要有理性思考,大难之后更应该科学发展。川人生于斯长于斯,在汲取历史经验后,自力更生,爬坡实干,一定能再造富庶山川,告慰死难乡亲!(来源:华西都市报)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刘峰)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