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延光 |
程林祥背着死去的儿子回家,要在家里过最后一夜 |
用被子把孩子包起来 |
铭记之父亲
贺延光(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采访札记《坚强中的悲伤时刻》):这是我第二次到都江堰,十几年前,,在成都开会期间曾到此一游,我为七八岁的儿子以盛开的油菜花为背景按动快门,留下了他童年最快乐的一次记忆。今年5月14日,还是这片土地……
5月14日早晨,贺延光赶到灾区
在第一个见到的救援现场,镀金言市新建小学,他拍下了这几张照片。
贺延光:新建小学,在救援现场看到一个救援人员,他没有穿救援的制服,像武警战士、像特警、像消防官兵,他没有穿那样的制服,就是穿普通的制服,他也在旁边挖,他没有工具。我开始一直以为他就是一个救援者,但是后来终于有两个孩子的遗体露出来了,他就蹲下来,他说,是他。声音不大,他没有表情,但是我突然发现,当孩子的面容露出来之后,他用自己的手机伸过去给孩子拍照。
我当时一愣,因为我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在这种灾难面前,有时候镜头的选择是非常折磨人的,我的镜头不能直接对着死者,遇难者的面容,这里边有你要对死者的尊重,死者也是有尊严的,我们这个镜头是不能乱用的。但是当时我发现这个救援者用手机给这个孩子的面容拍照的时候,我心里就一惊,他怎么这么拍照。
我当时非常不理解,后来旁边的一个救援人员就告诉我,这是孩子的父亲。
这个人叫赵建中,40岁的样子,也许他当时显得比较苍老。救援人员跟我说,他已经在这里边,两天来他一直参加救援,现在他自己的孩子找到了。
他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没有眼泪,没有表情,直到最后把孩子完全挖出来,救援人员把孩子抱出废墟以后,放在一个空地上。他拿手帕把孩子的脸、衣服擦干净,然后又用一条绿的薄被子,把孩子的遗体包裹起来再系上,两头都系上。所有这些他和救援人员一起在做,他依然是毫无表情,依然没有眼泪,我当时觉得这个父亲太坚强了。当时过了一会儿,救援人员要把遗体抱起来要放在车里,往车里放,他就轻轻说一句,他说,不,让我来。眼看两步他就要送进车里了,突然仰天,啊。
他的不掉眼泪我没有想到,也许是泪水都流干了,他那样声嘶力竭地大哭,我也没有想到。
离开赵建中父子,5月15日,贺延光从都江堰向映秀进发
贺延光:在到映秀的路上,我们在往前走,一些灾民在往后撤,在这种非常难走的路上,大家总是擦肩而过,我突然发现有一个汉子背着一个人,手和腿都耷拉在他的身上,被背的这个人,脸部是用一个毯子包起来的,我一看,背的这个人就是一个死者。我先拍了两张照片,拍完我就走到他跟前,我说这是谁,您背的这是,我儿子。我说你从哪儿来,从映秀来,映秀漩口中学,我说要往哪儿背,往家背,家在哪儿,水磨镇,映秀的漩口中学离水磨镇是25公里,平常是25公里,但是在已经没有路的情况下。我也知道很多死者也没有办法,遇难者,有时候就地消毒,处理了,为什么要背回去,要在家里过最后一夜,让孩子回家过最后一夜。我说这个路太难走了,动不动还有石头滚下来,他说是,我往家走一步,孩子就离家近一步。孩子17岁。
我们相遇的这一段路相对是比较平坦的。把孩子放下来了,没想到孩子的妈妈也跟着,他妈妈又捡了两根棍子、树干,用石头,拿一块石头把树干的枝枝杈杈砸掉,因为做了一个简易的担架,用绳子捆起来做了一个简易的担架,把孩子放上去,相对平坦的这一段两个人抬,但是我知道我们刚才走过来这一路,有的都是在大石缝里边穿过来的,爬过来的。
这个遇难的孩子叫程磊,也许他自己生前对父母的这种体会未必有这么深,但是他遇难了,父母要把他背回去,回家过最后一夜。
告别了这一对夫妇,贺延光继续在灾区采访,又从北川、绵竹、什邡等地发回多篇报道。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