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近期工作初步安排和打算
今年,是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关键之年。
|
1、在推进面向沿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强面向沿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原油、集装箱、铁矿石、钢铁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和公用基础设施,全面提高港口运输质量和水平。重点建设哈大客运专线、东北东部地区铁路、沈西工业走廊至营口铁路和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全面推进滨海公路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贯通沿海与腹地、联结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交通通道。二是加强能源、供水设施建设。加快沿海电源点建设和面向沿海输电的骨干网架建设,强化能源区域协作,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做好跨区域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大型供水管道等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沿海经济带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三是加快完善“五点”基础设施配套。同步推进土地开发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整体推进道路网络、供电、通信、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满足项目进驻的需要。
2、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把抓大项目作为“五点”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以重大项目引进为牵动,促进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一是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每个点都要有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牵动作用的标志性项目,能够体现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链性质的大项目。对于在谈的重大项目,明确责任,逐一落实。坚持项目多样化,既要抓工业项目,又要抓农业深加工项目,还要抓现代服务业项目,也包括旅游项目。同时,要努力做好项目服务,推动已经批准入驻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协调在建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争取尽早投入运营。二是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加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工作力度,积极开拓欧美重点资本输出国家,有针对性地制定境外招商方案。抓好对中直大企业的招商,抓住当前南资北移的机遇,吸引更多的国内大企业到辽宁来投资,吸引省内企业到沿海经济带建立生产基地。三是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机制。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并购引资、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多种招商方式。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对象,实行专业招商或专题招商。积极扶持和培育社会化职业化招商公司,在重点地区、重点国家派出专门人员或设立招商办事处,为沿海经济带招商引资服务。
3、在园区体制和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实现“五点”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突破现有体制的束缚,用新体制新机制推动开发建设。一是改革园区管理体制。园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赋予市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可考虑增加“五点”所在市的市委常委或副市长职数,按副市级领导干部配备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实行党政合一的体制,内部机构可自行设置,不搞上下对口。二是推进园区运行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园区经营事务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和其他各种金融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促进园区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各类为园区内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实行以商养园、以商促园。打破地区行政限制,按照“统计口径、税收分成、隶属关系三不变”原则,鼓励腹地城市合作开发建设产业园区。三是创新人才选用机制。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园区紧缺领导人才。园区外经外贸、招商引资等岗位试行聘用公务员制度,对特殊岗位、特殊需要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实行特岗特薪。聘任到园区事业单位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不受编制限制,确定行政职务不受职数限制。采取“订单培养”方式,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
4、在发展软环境建设上取得突破。一是要狠抓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3]11号、国办发[2005]3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2004]226号等文件精神,用好国家各项政策。开展政策督查,把辽委发[2005]24号和辽政发[2006]3号等文件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贴息、金融服务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务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提高涉外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国际接轨。规范各类税费征管,在五个重点区域内实行行政零收费。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协调制度,创造浓厚的亲商、安商和谐氛围。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