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战士送补给遇4余震3塌方 称不去灾区觉得丢人

  5月15日至17日都江堰—映秀张宁战士负重80斤送补给遇四次余震三次塌方

  曾是军人张宁:“不去灾区我觉得丢人!”

  张宁买好机票,向报社先斩后奏,只身进入都江堰。辗转联系上济南军区红军团,张宁被允许和红军团的战士们一起前往映秀。

200多名战士,每人都负重80多斤,给灾区群众和前方部队送补给。一路上,张宁和他们遭遇了4次余震和3次塌方。徒步13个小时后,终于到达映秀。夜里,战士们在地上铺张塑料布,躺下就睡了。

  先斩后奏赶到都江堰

  “我曾经是军人,不去灾区我觉得丢人!”摄影记者张宁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是本报第二批挺进映秀的记者。他徒步13个小时,路上经历了4次余震和3次塌方。

  5月15日早上,张宁终于等来了在总参工作的同学给他回的短信。同学所在的队伍,是第一批在聚源中学救援的。张宁把机票买好,向报社先斩后奏。

  总编辑最终答应了他,给他拿来隔离服等防疫用品。当天下午,张宁到达都江堰。

  参加过1998年抗洪的张宁对自己的承受能力颇有自信。但一到都江堰,他还是惊呆了。“倒塌的房屋和露宿街头的幸存者让我觉得触目惊心,感觉太难受了!”

  他跑向紫坪铺大坝,找到了开着大卡车给幸存者发馒头和水的同学。

  大坝上坐满了解放军的冲锋舟带出的映秀幸存者。已是震后第三天了,但那些幸存者眼中仍充满了惶恐和无助。

  “帮着分食物吧。”同学喊了他一声。

  馒头和水很快分完了。之后,很多幸存者爬上这辆运救灾物资的汽车,要去政府设立的安置点。孩子的哭声、老人的呻吟声在耳旁萦绕,张宁抱着孩子送到车上,又去背受伤的老人。“现场太惨了,让你觉得自己做再多都不够。”

  随红军团前往映秀镇

  拍完照片已是夜里两点。张宁到达的前一天,他同学所在的部队已经有一批进入映秀了。如果他想去映秀,就要找其他队伍。

  张宁的另一位大学同学帮忙联系上了济南军区红军团的一位宣传干事。电话打通后,对方听说这名记者曾是军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并嘱咐他第二天早上6点到紫坪铺大坝集合。

  去成都发完稿,再回到都江堰,已经快天亮了。张宁找了个平坦点的地面,躺了半个小时。清晨5点多,他走到大坝上。

  200多名战士,每人负重80多斤,他们将给灾区群众和部队送去补给。红军团的军官说,预计要走8个小时。张宁呆了一下,但很快打消了自己的疑虑,“大家能走,我也能走。”

  路上随处可见被巨石砸瘪的车辆和倒塌的房屋,看到这样的场景,人心里的恐惧也会一点点地增加。

  “前面有塌方,走单列!”张宁听见指挥官大喊了一声,并排走的战士排成一队,拉开了距离。张宁抬头注意不断掉下的石头,跟着战士们一路小跑迅速通过了塌方区。

  路和桥都断了。一座50多米高的桥,桥体的一半摔在了河滩上。前面的塌方还在继续,战士们不得不改道,从低于地面十几米的河堤上绕行。踩在凹凸不平的石头上,很容易崴脚,但还是要拍照,张宁滑了几跤。

  突然发生了余震,指挥官让战士们停下,有条件的躲在大石头后面,没条件的往外侧散开,紧盯头顶的山崖,避免被掉下的石头砸到。

  幸存者向战士敬军礼

  一开始翻山,张宁觉得有点爬不动,毕竟很久没锻炼了。但他知道,要走进映秀,就必须跟着部队。“都是当兵的,那些战士比我小,都走得动,我不停地给自己打气。”

  中午时分,太阳把战士们晒得大汗淋漓,张宁也浑身湿透了。他们走的地方越来越窄,一侧是山,一侧是奔腾的岷江。

  战士们把自己辛苦背来的水和火腿分给了向外走的灾区群众。“路上遇见的老百姓,眼神恐慌,传递的信息也特别吓人。越是这样,我越觉得要赶快进去,看看到底怎样。”张宁说。

  很多人让张宁非常感动。一些志愿者完全可以远离这片凶险之地,却冒着滚石和塌方的生命危险,像战士一样,挺进灾区,帮忙搬运伤员,挽救幸存者的生命。

  沿途被战士感动的灾区群众,也同样感动了战士,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力量。

  部队经过一片倒塌的房屋时,很多人正在自己家的废墟上,寻找还能用的东西。看见部队过来,他们停下手里的活,站在废墟上,向战士们敬不太标准的军礼。还有些人,家没了,也找不到亲人,他们只想为活着的人做点事。他们从废墟中刨出水壶,烧开水,然后捧着水杯请疲劳的战士们喝上一口。

  “我当过兵,却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穿着军装,我能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自豪。”

  铺块塑料布席地而睡

  下午,张宁的腿已经没有知觉了,完全是机械性地走步。“越往里走越惨,胆子也越来越小。走过的桥都是被震裂的,走在上面晃晃悠悠。有时还会迷路。”

  脚底磨出了水泡,张宁歪着两只脚,用脚的外侧走。他看见很多战士的情况跟他一样。

  晚上7点半,经过了4次余震和3次塌方,历时13个小时,部队终于到达映秀。

  刚进映秀镇,张宁就看见“漩口中学”的字牌被地震撕裂。“漩口”二字还留在没有倒塌的楼上,而“中学”二字下面的楼体被甩出10米之外,成了一片废墟。

  “到了映秀我才发现,跟别的楼比起来,这个中学的楼算是结实的了。”

  空气里弥漫着异味,张宁一阵阵恶心。红军团决定,让战士们留下自己一天的口粮:一盒饼干、一瓶水,其余的一部分给先头部队,第二天把剩下的食物都送到银杏乡。

  张宁只有几块饼干,走了一天,体能消耗很大,但他却累得吃不下去。最大的问题是水只剩下小半瓶了。“我不能向部队要水,人家是来救灾的,当时只觉得总会有办法的。”

  为了不再消耗体能,战士们没有搭帐篷。张宁和他们一起,把一块塑料布铺在了地上,很多战士躺下就睡着了。张宁脱了鞋,用一根头发把脚上的血泡挑了,钻心的疼。

  本版撰文/记者孙慧丽

(责任编辑:张春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