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6日,曾公开“慰安妇”屈辱经历的九旬老妪周粉英,在自己家中悄然去世,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周粉英老人当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7月6日上午9时许,本报去年率先独家报道的勇敢公开“慰安妇”屈辱经历的如皋九旬老妪周粉英,在如皋白蒲镇杨家园村自己家中悄然去世。
勇敢公开屈辱身份 去年5月7日上午,如皋杨家园村村民姜伟勋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他看到4月26日扬子晚报报道了南京惟一公开身份的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老人刚刚去世,他将这一消息告诉自己91岁母亲周粉英时,已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当即老泪纵横。
在家人的一再鼓励下,老母亲终于愿意公开自己万分屈辱的“慰安妇”身份。
1938年春,日军侵占了如皋白蒲镇,在当地四处抓“花姑娘”进慰安所,刚为人妻的周粉英一直躲藏在邻居家的磨盘下面,但还是被鬼子和汉奸发现,并绑起来放在独轮车上,像拉牲口一样拉走了;在慰安所里,一同被抓进去的还有其他村的姑娘,共20多人,她们都被关在简易的木屋内,成了固定的“慰安妇”,每天都要遭受鬼子的奸淫蹂躏,一旦不愿意,就会遭到鬼子的毒打;每晚,都能听到姐妹们凄惨的哭泣声,周粉英的眼睛一次次哭肿了,后来眼睛一直就不好了,直至双目失明;因国仇家恨,周粉英的丈夫倪金成毅然参加新四军奋勇抗日,不久壮烈牺牲,被追认“革命烈士”。
《如皋九旬妪公开“慰安妇”身份》一文5月8日在扬子晚报焦点版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周粉英老人的非凡勇气,获得了全社会的普遍赞誉和敬佩。引来央视、东方卫视、新华社等数十家媒体采访。
江苏惟一现身的“活证人” 周粉英的经历经本报报道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宅巍赶赴周粉英老人家中,就周老太曾被掳作“慰安妇”的经历进行了调查核实。孙宅巍表示,种种信息显示,日军曾在白蒲镇设立慰安所铁证如山,周粉英是一个“典型”的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专程赶到如皋杨家园村,向周粉英老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的同时,还“破格”向她发放了“侵华日军受害幸存者证书”,让老人接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的终身援助。如皋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各界群众也纷纷前往慰问。
史学家认为,“强征慰安妇”、“大屠杀”、“细菌战”是20世纪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三个“最大战争罪行”。上海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博导、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经多年考证研究得知,当年侵华日军慰安所遍布中国各地,估计中国“慰安妇”在20万人以上。这些落入虎口的妇女,很多被暴虐至死,部分幸存者背负身心伤痛,有的不能生育,有的变疯,有的病死,更多人是含恨而死。极少数存活下来的“慰安妇”,她们的精神上承受着世俗偏见。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调查寻找,先后发现100多位“慰安妇”幸存者,这一行动被称为“对历史的抢救性发掘”。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到2007年,准确知道的“慰安妇”仅存活35人,但其中仍有不少不愿公开亮相,而如皋周粉英则是继雷桂英离世之后,江苏境内惟一一位公开身份的“活证人”。
常默默抚摸亡夫的“烈士证” 因为遭受日军的凌辱,周粉英留下了肚子胀的病根——时常要小便,但一蹲几个小时就是尿不出来,一辈子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每天天亮,家里人起床要上厕所时,老人多半就已经呆在了厕所里。南通瑞慈医院通过本报报道得知老人病痛后,立即将周粉英老人接至医院,为其进行了全面检查。医生在老人的盆腔内,发现一个包子般大小的肿瘤,盆腔内有积液,压迫着膀胱,后专家诊断其为“盆腔肿瘤晚期”,并决定为老人免费治疗,但由于老人病情已恶化,根治病痛已无回天之术。老人的儿子姜伟勋痛哭着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多方打听给老人治疗的办法,但都没有效果,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老母亲临终前一两个月里,人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后来连一点饭都不能吃了,每天只能靠喝水维持生命。老母亲清醒时,时常拿出亡夫倪金成烈士的“烈士证明书”默默抚摸,似有无尽的回忆,老人是7月6日上午9时许在自己的屋里去世的,没有留下一句遗言。(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作者:缪礼延) (来源:新华报业网)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