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王班长艰难升职经历
前几天,素有“万金油”之称、47岁的王东平老班长经过职工推荐,被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某采油矿“破格”提升为维修队的副队长。说“破格”,是说他早已超过了当副队长的年龄,但确有技术特长,管理上也有一手,而现在基层队45岁以上的副队长已很少见了。
就是这样一件好事,王班长却有些不领情:“早干什么去了?廉颇老矣才被人惦记。可话说回来,既然领导信任我,我还是得好好干啊。”
王师傅1980年技校毕业后就来到维修队当了维修工。由于他积极肯干,善于动脑,5年后,他就在现场能独当一面,20多岁的他早早地当上了维修班长。从此,班里脏活、累活他全包了,而外出培训等机会,企业则以现场离不开他、用他让人放心等为由,派别人去了。
1997年,35岁的他终于赶上了副队长“高升”,他有了机会。可领导又以他没文凭为由,从别处调来一副队长,并对有情绪的他说:“你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于是,他继续等下去,一直到他40多岁。当初的同学中,有的当上了科长,有的当上了矿长。可他依然还是个小组长。幸好,不久前该企业发现了班组长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经专门研究后,制定了班组长培训、考核、晋升和提拔任用一揽子计划,这时,王东平才得以提升为副队长。
评说企业应建立班组长培养机制
王班长的升迁经历折射出企业在对班组长成长、成才管理方面的缺失。制定班组长培训、考核、晋升和提拔任用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大家知道,包启帆就是我们身边的“爱迪生”。可是,在上海港有多少个像包启帆那样流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人,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包启帆”呢?原因就在于缺少包启帆那样的发明创造。而包启帆的创造灵感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来自于企业的培养,是企业不断地给予他机会让他及时深造充电,适时提携,从而给他的成长成才注入了绵绵不绝的动力。过去那种只要“出大力,流大汗”、人人都能成为“包启帆”的认为,实在是一种误解。
现在,人才的淘汰率、折旧率越来越高,一个人在正当时如果不能及时得用任用,过了时,人才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过时,是金子,但如果不挖掘出来,终究会与一块土渣无异,永远不能发出其耀眼的光芒。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班组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使用,得不到及时的充电和培养,那么,等时过境迁后,今天的人才就可能变成明天的庸才!与时间PK,人才注定全失败。
笔者认为,“只用不养”已成为当今班组长成长成才的瓶颈。因此,企业应加快构建班组长成长、成才通道,尽快建立班组长培养机制。
首先,企业应尽快建立班组长的跟踪培养机制。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使班组长在使用中实现不断成长,并不断增值。企业要在班组长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考评机制,建立人才技术培训、绩效考核、岗位调整等技术档案,根据班组长的特点、爱好,将适合在技能方面序列发展的培养成工人技师,对有管理能力的班组长培养成管理干部,将两者兼具的适时引导,使其朝着更合适的序列方向发展。
其次,企业要为每个班组长量身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在班组长成长期望和成才内心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为班组长进修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对于班组长来说,要确立终生学习理念,即把学习创新贯穿到自己的一生,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不断补充知识、汲取营养,使自己“永不过时”。
第三,企业要为班组长晋升、晋级构建绿色通道。真正为班组长的长远发展着想,让班组长与企业共同成长,就是要在人才很有朝气、锐气时使用他们,而不要等到有暮气、怨气时才想起他们。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少,就要尽快让他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担大任,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如果论资排辈,就会让年轻的人才错过机会,长期搁置不用就会使其成为流水落花。对年龄大,而技术和精力完全胜任的,也要及时任用,发挥作用,不让年龄稍大的班组长失去进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