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帆船昨晨顺利出水
作者: 陈治家
本报珠海讯 (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陈朝晖摄影报道)“总算赶在台风海鸥来临之前,把‘金华兴’救出水面,保住了它这条‘命’”,昨日记者再次见到珠海航海协会秘书长秦天帆时,她明显松了一口气。
|
打捞
泵压抽水古船自浮
停放在珠海香洲渔港,被认为是全中国海岸线最后一艘保存下来的三桅古式帆船,也是全国迄今发现的造型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制帆船——百岁“金华兴”号日前离奇沉入海底(详见本月11日本报A29版),经本报报道后,“金华兴”的命运广受关注。昨日早晨6时许,记者接到秦天帆的手机短信:“昨晚试机顺利,‘金华兴’趁势起来了,今天上午进中富船厂”。
记者随即赶到渔港码头,远远看见“金华兴”稳稳当当地停在海面上,用来拖“金华兴”的机动船已经停靠在它的旁边,一些工作人员正在忙碌。
在资金紧缺,无法请专业打捞单位的情况下,几位船主经过多天研究,决定自己聘人相助,采取低潮位时以泵压抽水的方式让船自浮,为此还专门购买了4台大功率水泵和小型发电机。前晚,该港出现海水低潮位,在两名潜水员的帮助下,4台大水泵和5台潜水泵全部运上船安装完毕,当晚接近12时,众多的水泵在船头、船中、船尾三个部位同时抽水,在出水超过进水、船体慢慢上浮时,将破裂部位及时修补。昨日凌晨,待“金华兴”底层三个密封舱中的浸水差不多抽尽,船体基本浮出水面,岸上的秦天帆高兴得大喊“浮起来了”。
昨日上午10时,“金华兴”在一艘大码力机动船的牵引下,顺利驶出渔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航行被送往位于湾仔的中富船厂等待维修。
命运
“金华兴”出水后被发现船尾一侧的一块挡水板没了,右尾内侧也有受挤压痕迹。虽说“金华兴”重出水面暂保一命,但在没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任何时候都可能解体。
养护一艘古帆船,需要适合且避风的锚地和相应的多项措施,这些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满足。从中富船厂修整完毕,“金华兴”将何去何从,它的主人仍是一脸的茫然。
去年11月底,珠海市博物馆的专家们对“金华兴”号进行了一个研究评估,后来作出了《关于百年古帆船“金华兴”开发利用的建议》。据了解,在这份建议中对保护的远期规划作了一个设想,结合珠海目前野狸岛的规划,拟在野狸岛西北岸、面向香洲渔港方向选址,筹建以“金华兴”为背景的中国唯一活体古船博物馆。规划由一个主展览馆、两个副馆和一个航海体验基地组成,形成陆地建筑与临海避风港有机结合的整体,成为珠海独有的文化旅游景点。但据了解,截至目前这份建议和规划无任何下文。
“就算这一次能够起死回生,但长期规划不落实,‘金华兴’仍然十分危险。”珠海市博物馆一负责人介绍,而单靠民间的力量,已经不足以保护它。
“当年从福建购回‘金华兴’时,厦门的不少海洋专家以及文物专家为当地痛失‘金华兴’感到懊恼”,当初爱船心切花巨资从福建买回“金华兴”的时候,珠海市航海协会会长徐卫无没有想到如今的结局。为了让“金华兴”有个好的归宿,他们甚至打算无偿捐给当地政府,前提是要让它停在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湾,临岸再建一个小型海洋博物馆,让“金华兴”真正得到较好的保护。
作为“金华兴”号发现者之一、连海事大学中国海运史研究专家许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保护方面,可借鉴福建省福龙中国帆船发展中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或瑞典哥德堡市的经验,分别采取维持适航动态式保护、露天静态保护和室内场馆保护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