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的市长和副市长们,每个人都要聘一名信访联络员,以便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社情民意。”7月23日上午,杭州的市长们还要就这一创新举措进行开会讨论,并将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倾听民意。
建立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便于市政府领导了解涉及民生问题的信访信息及其他重要信息,并通过信息梳理、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及时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昨天,等待审议的“建立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在杭州市政府门户网挂出之后,在学术界和普通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信访联络员如何产生 信访联络员应是常驻杭州市区的市民,以曾多次向各级各部门信访室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的市民群众为佳。
市长和副市长各聘一名信访联络员,聘期两年。信访联络员的选聘程序是这样的:可以自愿到所在区信访部门报名,或直接在市信访局网站上报名,进行初步筛选,分别初步推荐2-3名候选人员报市信访局。
市信访局再综合比较后,提出推荐初定名单,向市长和副市长各推荐1名初定名单和1名备选名单,由市长和副市长最后审定正式人选。
信访联络员干什么 信访联络员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收集各类倾向性、苗头性信访信息,尤其是涉及民生问题的信访信息。文件规定:“一般先向属地职能部门或信访部门提供信息,在反映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没有结果的时候,可直接向联系市长或副市长汇报。”
同时,联络员不得利用联络员身份谋取私利,在聘期内违法违纪、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由市信访局予以解聘。
学者声音 联络员别成为“形象工程”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授范柏乃:这个政策出台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了信访联络员,对老百姓来讲是多了一条传达心声的渠道。但关键还要看这项制度能不能长效化和固定化,能不能成为长期的发展机制。
杭州市的市长、副市长都是很忙的,如果只是处理一两件做为政绩形象工程,那意义就不大了。
另外,除了市长、副市长之外,下面的各个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也要配上信访联络员,形成从市长下来的一个金字塔结构,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表现了政府对民间诉求的关注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法学硕士王江丽:从民众层面往上看,这项政策的出台是疏通了一个渠道,也表现了政府对民间诉求的一种关注,可以算是一种惠民政策。
从学术界的中间层面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变迁”。信访联络员制度出台是跟构建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政府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渠道去平衡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从政府层面往下看,其实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拷问的。比如说,这项制度是不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安排。它出台背后,其有效性、合理性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深思的。
怎么保证信访员讲真话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一位副教授:现在设立信访联络员是多了一条信息上达的渠道,出发点是好的。以前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信息大多数是由政府垄断的,信息流通不畅而且组织效率低下。
但这个制度能不能完全像政府设想的那样,正常有效地运作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制体系去维护这项制度正常运作。
怎么能保证这些信访员讲真话,怎么让他们不再只报喜不报忧或者只报部分忧?有什么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讲真话并保障那些信访员的利益?
如果政府不能保证这个制度有一个完善的外部环境去支持它,那就算有再多的信访联络员也没用。
民间声音 可能减弱公民民主监督渠道
网民:市长信访联络员,从某种意义来讲就像包上了一层光环,其话语监督权、陈述上达权就显得更有“力量”。可是,决策者在公民“民主监督渠道上”,刻意设置了等级制,无形中减弱了广大公民民主监督渠道。
网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明显要突出一个“众”字。要建立一条民意“上达”的渠道,而不是民意“表达”的渠道。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健全和完善高效的信访监督监察机制。
网民:建立市长信访联络员,如果只是一个人的话,还不如建立一个组,可以由委员、代表、各民主党派、群众组成,以更多的采集民意。(今日早报卢悦魏皓奋)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