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座东汉前期古墓葬共出土约40件器物。摄影 时报记者 杜翠 |
在墓葬中出土的细颈瓶。摄影 时报记者 杜翠 |
新港西工地挖出东汉墓葬
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实习生 卢漫) 昨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新考古发掘结果:海珠区新港西路江南新苑工地经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出东汉前期的3座古墓葬。
比较特别的是,尽管这3处墓葬均被严重盗扰,但仍然出土了一些完整的随葬器物。而陶鼎、细颈瓶、有“千秋万岁”字样的铭纹砖,则印证了墓主并非平民百姓,而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士。
发现文物碎片进行发掘
据了解,考古现场在新港西路江南新苑工地。
|
新港西为古时墓葬区之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座东汉砖室墓中,一座保存稍好。平面呈中字形,有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和后室。据介绍,墓全长8.2米,墓内残存随葬器物有鼎、罐、卮、细颈瓶、小盂、樽、纺轮和器盖等陶器。而土坑墓平面呈凸字形,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全长3.1米,分前、后室。墓内出土器物有壶、碗以及古时盛水用的魁、甑等器物,均为陶制。本次发掘未发现墓主残骸,也未能发现确切证明墓主身份的物品。据悉,因华南地区是酸性土壤,再加上湿热的气候特征,遗骨很难保存下来。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市考古所在海珠区进行的考古发掘不多。此次是继同福中路、官洲岛等地之后的又一考古发现。早在1997年,中大附近的海洋研究所位置也曾进行过考古发掘,当时的发现证明,新港西一带原为山岗地,是古时的墓葬区之一。
3墓曾被盗器物严重受损
“可惜的是,由于古墓被盗,大部分器物被打碎,再加上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破坏,器物的损害程度较为严重。”马建国说,3座东汉墓均被严重盗扰过,其中一座大部分墓底铺砖已被撬起,器物被打碎,碎陶片因此遍布墓室,墓坑内有大量残断墓砖。
市考古所考古部副主任易西兵表示,目前无法推断古墓被盗的具体时间,但应该是在很早以前。
墓砖铭文“千秋万岁”印证墓主非平民
虽然被严重盗扰,发掘的文物不多,但这次发掘的东汉前期古墓葬规格还是比较高。“墓砖规格较大,而且一些陶器经过2000多年的淘洗,釉色还未脱落,很难得!”据统计,本次发掘共出土包括鼎、小孟、樽、器盖、碗、壶等器物约40件。而较为完整的随葬器物如陶鼎、细颈瓶、烧有“千秋万岁”字样的铭纹砖,则印证了墓主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士。
陶鼎和细颈瓶
保存基本完好,形制完整,器表刻画了几何图形、波浪纹饰,构造简洁、线条流畅,很有特色。
墓砖
残存的墓砖规格较大,砖长39~42厘米、宽19~21厘米,厚5厘米,有斧砖、刀砖和平砖等不同形制。不同形制的墓砖用于墓室不同部位。其中几块残缺的铭纹砖,隐约可见带朱砂色、“千秋万岁”的字样。考古人员表示,在古代,“万岁”铭文用在墓中,可能是一种吉祥语,但在王室用得最多。工作人员曾将残存的墓砖一一仔细查看过,发现只有其中3块有铭文,其余则无。
铁器碎片
在一堆陶器中出现几块铁器碎片,由于年代久远,铁器严重锈蚀,覆盖着厚厚的黄色铁绣。专业人士认为,该铁器应属于某些工具。在东汉时期,已具备一定的制铁技术。
陶甑
在出土文物中,一个陶甑造型十分趣致。该器物为圆形,敞口、腹斜收、平底。高约十几厘米,底径约6厘米,口径10余厘米,顶部带一盖,内有小圆孔。专家称,本次出土的部分陶器是专为随葬制作的明器,如陶屋等。而本次出土的灰陶甑,其形制与现在一些地方用的甑完全一样,只是高度偏低,显然不是实用器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