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任美女发言人日前亮相于媒体。不过,与其前任王旭明不同,这位美女发言人表示“不追求个性”。
因为还没见到她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所以我不敢确定她所说的“不追求个性”是不是就是“中规中矩”,也就是王旭明所批评的只说“官话”。
王的一句“我还没傻到对官场基本运行规则还不了解的地步”,让我们看到了“官话”都已经成为“官场基本运行规则”,也难怪不少新闻发言人多操“官话”,打“官腔”。
流俗所及,现在不但官场中人都会说,都爱说,一般老百姓凡在正式场合,也免不了要打 “官腔”,说“官话”。
那么,“官话”是些什么话?直言之,就是一些假话、空话、套话;就是一些八股腔调的话;就是一些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格格不入的话;就是一些永远正确的废话。
“官话”的危害可用习近平同志在做浙江省委书记时所说的一番话来总结:“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很多人不是不清楚“官话”的危害,但在“官话”成为“官场基本运行规则”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按照这一“官话”的话语体系来说话。这里的根源,就在于我们选拔干部的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培养提拔党政干部主要看政治品德,看政绩,看处理问题的能力,指挥群众主要靠公文层层传达。党政官员善于在机关内部处理上下级关系:对上级领导,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该如何说从而使领导明白、接受自己的意图;对下级,怎样说明自己的意图、布置任务、情感管理等,都很娴熟。但如何与机关以外的群众以及媒体打交道,则既没有传统,也没有训练,不习惯于向群众解释。民主社会,政府是不能像指挥下级那样指挥群众,而必须像说服上级那样说服群众的。要说服群众,就必须用群众的语言和方式,这里既有训练问题,要学会做群众工作,更有官员对群众切身利益的了解和理解问题,否则,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思想上感情上不亲近群众,只听汇报,只看材料,官员说的话群众肯定是不爱听的。
所以,要克服官员们习惯性说“官话”流俗,一方面有赖于个人的努力,就像王旭明所说的,“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另一方面,关键在于改变“官话”背后的官员选拔和任用制度。连王旭明自己也承认,要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实践起来非常难,因为在讲究纪律和服从的官场里,重要的是跟大家一致。所以,只有官场的生态环境摆正了,官员们普遍对群众负责,被长期使用的这套过时的话语系统和规则自然就没了市场。
就此而言,“官话”的泛滥反映了老百姓选拔和监督政府和官员的权利还十分有限,这不是出现几个个性官员就能改正过来的,也不是对官员们加以培训就能做到的。这需要有个过程。但在眼下,多出几个王旭明式的个性官员还是有榜样作用的。
要使官员讲真话,不讲“官话”,也可以先从解放官员的表达开始。因为如果官员们用千篇一律的腔调说话,说一些大话、套话、空话,永远正确的废话,怎么能解放思想,又怎么去为人民服务?
因此,不说“官话”不能仅止于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要求。每个官员乃至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说“官话”。当然,我也希望教育部的新任美女发言人,不追求个性不要紧,但千万不要说“官话”。(作者邓聿文,系《学习时报》副编审)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