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比尔·韦伯带着111人的翻译团队来到了中国,参加北京奥运会。这个团队中的任何一名翻译都有着10年以上的翻译经验,他们可以翻译中文、英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等11种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翻译团队之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全程为北京奥运会服务。
比尔·韦伯是北京奥运会的首席翻译官,也是这个翻译团队的领袖。他与奥运会的情缘可以追溯到1968年,而现在,他告诉记者,北京将是他参加的最后一届夏季奥运会。
“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时,我在现场;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我也在现场;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还在现场。”与北京的缘分让这位老人感慨颇深。
比尔端起绿茶,喝了一口,表情很自然。他还是挺喜欢这种饮料的。他的声音沉稳而有磁性,说起英文来就像录音带里的教材一样标准、动听。
比尔的脾气很好,旁边有人用中文对话时,他就一言不发,却在接受采访时偶尔蹦出几个中文字,说完就笑了,然后马上用眼神咨询旁边的人看自己说的是否正确。
很少有人能猜得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带领着全世界最厉害的翻译团队。经历了13届奥运会的他,就像一部近代奥运史的史书。
关于北京申奥 北京申奥失败成功我均在现场 记者:您参加过那么多届奥运会,这次来中国感觉怎么样?
比尔:这次北京举办奥运会,对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都很特别。1993年,在蒙特卡洛讨论北京能否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我就在现场。北京当时输了2票给悉尼。我当时很伤心。没有人知道最后几个小时发生了什么。后来,2001年,在莫斯科,当北京最终赢得了举办权,我还在现场。我一直很支持北京。
记者:为什么会对北京有这么特殊的感情呢?
比尔:我对中国很有兴趣。有些人说,其实,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也许未必是件坏事。因为2001年北京被选中时,北京已经准备得更充分了。以前,中国在西方很多国家看来,都是很神秘的。因为很少人作为游客来过中国。我的妻子对中国很有兴趣。她阅读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还了解中国的历史。其实,像我这样间接受到影响的人,对中国都不是很了解,那你可以想像,大多数人对中国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这次奥运会,对于北京来说,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的机会。所以,我也希望奥运会能在北京举行。之前,在奥组委讨论中国作为候选国的会议上,中国都不断地表示,中国已经准备好举办奥运会,中国已经准备好了。他们很肯定。
记者:这届奥运会,您觉得中国在筹备方面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是什么?
比尔:和北京奥组委的合作是很愉快的。我有时跟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我在学习东方式的耐心。其实,就是要学习和适应东方的做事方法,大家互相磨合。我只能看到北京奥组委工作的一部分,但国际奥组委经常赞扬北京奥组委的工作是非常杰出的,事实上也是这样的。首先,这些场馆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现在志愿者、交通、安保各方面都已经就位了。
如果说最大特点,我会说,中国人是很注重细节的,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我经历过很多届奥运会,我知道哪些事情会发生,每次我会提前和当地人进行沟通或者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这次,我的感觉是,筹办方很迫切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我要每天都写邮件,他们问我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翻译,还包括怎么做新闻发布、交通等很多细节。如果要说最大的特点,那我会说,这次奥运会准备得特别充分,几乎没有什么是没考虑到的,而考虑到的也几乎都安排好了。
文/图 本报记者李颖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