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7日电(仇逸章米力)著名血液学专业杂志《血液》(Blood)日前刊出中国医学家在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这项为期3年半的研究认为整合素β3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控制点”,如果能对整合素β3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有效控制,将有助于防治血栓性疾病。
以血栓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心、脑血管疾病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栓与止血课题组组长奚晓东教授领衔的研究人员对止血及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次论证了整合素β3介导血小板活化信号转导的精确分子机制,证明整合素β3羧基末端三个氨基酸是Src激酶的结合位点;同时利用合成寡肽RGT实现了对整合素αIIb/β3外向内信号转导的单向阻滞,以上基础研究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防治血栓性疾病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
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伸展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通常包含两个阶段,即不稳定的第一阶段和稳定的第二阶段,由不同的信号转导所控制,前者在维持正常止血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以往的血小板活化抑制剂对上述两个阶段都发生作用,在治疗的同时全面阻滞血小板活化,影响正常止血而带来出血的副作用。
奚晓东教授发现,如果能够特异性地阻止第二阶段的发生而保留第一阶段,将有可能在维持正常止血的前提下抑制病理性血栓形成。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在人类完整血小板上实现对整合素αIIb/β3外向内信号转导的单向阻滞,合成寡肽RGT是目前为止唯一能选择性地影响人类血小板外向内信号转导及相应功能的人工合成分子。研究在国际血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奚晓东教授坦言,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实验数据需经过人体内研究加以验证,目前后续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