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光明通讯员李友龙为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和社会综合成本,从制度上推动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积极性,安徽省司法厅日前会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相关意见,规范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程序和范围。
意见规定,该省法院在审理离婚、赡养、民间借贷等一般纠纷前,将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把这类案件先“移送”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达成协议的,如果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按照调解协议出具民事调解书,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后制作民事调解书送达当事人。
该意见还要求,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在自接受人民法院委托之日起15日内完成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延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对于调解不成的,人民调解组织会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相关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审理。
对于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案件范围,该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离婚案件及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继承、收养案件,相邻纠纷案件,买卖、民间借贷、借用等一般合同纠纷案件,损害赔偿案件以及其他适合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等,将委托县(市、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据安徽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规范人民法院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事案件是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民调解制度与诉讼程序有机地衔接配合起来,拓展了人民调解的范围,从制度上推动了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积极性,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和社会综合成本。更主要的是,通过审前人民调解,容易做到案结事了、化干戈为玉帛,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