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从政出现新趋势
观察 本报记者 刘慧
在世界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官员身影。龙永图、章新胜、陈冯富珍、赵厚麟、章晟曼、林毅夫、赵晓宇……如今,广东“政届明星”郑利平成了其中最新的名字。
|
近几年来,官员到大企业、高校任职的越来越多,到国际组织任职的也不乏其人,下海经商的亦有之。这使中国官员的从政之路凸显出一种新趋势来:中国政界文化已然发生改变,官员的价值观和选择日益多元化。
“这在30年前不可想像。”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说明目前官员有比较好的教育和知识背景,800万官员中绝大部分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学历层次较高;另一方面表明体制正在松动,打破了“官本位”的传统观念,体现出官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是打破传统体制的催化剂。
“郑利平不当市委书记改任亚行专家”的消息在广东政坛震动颇大,有人说“能走出这一步不容易”;还有人说“不只是当官这一条路走到底,有时不妨拐个弯,走另外一条路,也许天地更广阔”。
有亚开行的同事问他:“你在中国的地级市是最高长官,为什么要来亚开行当雇员?是不是想积累一些国际经验再回去升官?”
而郑利平则表示,“升官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多一些经历很重要”。于是,47岁的他参与了亚开行的全球公开竞争。在云浮当了近10年党政一把手的他,眼下最需要的是国际成功经验。
郑利平说:“只要你素质高,具备战略思维和国际眼光,不管转不转型,或者说不管怎么转,总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公务员除了晋升,还要有更多道路可供选择,这就要多学习,多掌握一些知识,既满足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转型。”
汪玉凯表示,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和发展方向,这给个人发展打开了一个大空间,有利于具有国际理念的人才流动。
在陕西省略阳县副县长寇荣峰看来,“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基层官员都支持!在象牙塔里待久了,有时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会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寇荣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如是说。
事实上,郑利平的转型发出了一些信号,中国的官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需要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视野。自1998年从美国学成归来,他将学到的现代政府管理经验运用到云浮这片土地上,改革的很多方案和方法都是舶来品。
在郑利平的主政下,云浮变为广东财政收入增长率最高的城市,有十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头,推行农民医疗保险早2年,建设生态文明村早3年,农村小学“一机两语”教育早3年。财税体制改革、“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发展乡镇群团组织等是全国首创。
“我可以归纳和提升在云浮工作的经验,用中国人的智慧促进亚太地区发展。”郑利平说。亚开行是一个国际组织,致力于消除亚太地区的贫困,促进当地改革与发展。
他在云浮的工作经历,再加上个人的经济学、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背景,以及对国际机构运作程序和工作语言英语、德语的熟悉,将对其今后在亚行的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这一个月来,郑利平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如帮助亚美尼亚、乌兹别克和巴基斯坦规划污水处理工程、城市快速干线等重大设施。“感觉与国内完全不同,在国际机构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充电的过程,很充实。”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各界人士都表示,在亚开行的未来三年,将会使郑利平的人生和履历更加丰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