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矸石场上,一台大功率压路机闷声闷气地驶过,远处,一排排民房已建起基础,近处,一块裸露的黄土地上也长满了葱绿的植物。这是记者近日在兖矿集团兴隆庄矿塌陷区矸石造地迁村重建新生态环境示范工程施工工地上见到的一幕。
“如果种上庄稼肯定长得也不错。”兴隆庄矿副矿长卞玉泉说。该示范工程位于兴隆庄矿二采塌陷区,这里地表下沉6—7米,大面积积水,矸石堆积场位于该塌陷区北端。该工程计划新造地500亩,解放现在矸石山占地280亩,项目完成后,可产生780亩建筑用地。考虑到多方因素,这里充填的覆土厚度为0.5米,最后平均标高为49米。按目前村庄搬迁用地估计,该场地可安置4个自然村约800户居民。
兖州矿区地处鲁西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地表各类建筑、设施十分密集,在矿区可采储量中,“三下”压煤达10.5亿吨,占可采储量的59.38%,其中272个村庄压煤达8.6亿吨,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大大缩短矿井服务寿命,过早进入衰老报废期。兖矿集团对此十分重视,20年前就开始研究此类问题,1989年完成了薄煤层矿井不搬迁村庄下安全采煤试验,较好地解决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济宁市所有薄煤层矿井中推广。但是,兖矿集团生产矿井多为厚煤层矿井,因采动周期长,采厚大,土地塌陷较严重,多年来,兖矿集团试验过多种开采方法,但均未有效控制地表塌陷,地企双方都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寻求生态治理办法,重建新生态区,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0年,兖矿集团与济宁市政府共同申请《矿区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示范》项目,省科技厅和财政厅把该项目列为全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之首。在项目分工上,济宁市负责复垦区农作物种植、渔业养殖、林业等示范项目,兖矿集团负责南屯矿、兴隆庄矿和东滩矿塌陷区矸石造地迁村重建新生态环境示范项目和济三矿矸石山绿化示范项目。“兴隆庄矿塌陷区矸石造地迁村重建新生态环境示范工程”是示范项目之一,其示范作用,一是保护土地资源,二是解决村民旧近搬迁的愿望,三是解决塌陷和矸石堆积的矿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据悉,“十五”以来,兖矿集团采用充填复垦工艺综合治理塌陷区,用于农林种植或水面养殖,累计利用1390万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复垦土地2640公顷,近年来,每年治理土地塌陷面积均在400公顷以左右。“兖州矿区开采沉陷控制与治理技术”获第三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吴玉华)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