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政策微调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以优化结构的指向清晰,其作用和效果,应与上月初增加银行信贷规模5%-10%的“保增长”措施大致相同。若认定“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央行不得不“开闸放水救经济”,恐怕是一厢情愿的“过度诠释”。
对于央行日前出其不意地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各方评论意见杂陈,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属于“政策微调”,目的在于“保增长”。
央行的公告说:“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的解读,不应脱离这一文本而作无止境的猜想。
为什么央行选择现在来“双降”?
简而言之,一是解决突出问题;二是有调整空间。自去年底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央行通过不断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信贷规模控制等行政手段,逐步收紧金融系统的流动性,抑制了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然而,“一刀切”式的全面紧缩,在现有的银行体制下造成部分企业贷款困难,经济运行出现下行的风险———上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2.8%,低于7月份的14.7%。而上月的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9%,回落势头明显;8月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6%,增幅比上月末低0.35个百分点,是连续三个月回落———货币政策也有了既“控物价”又“保增长”的回旋余地。
为什么央行选择“不对称减息”?
只减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在央行以往的政策操作中极为罕见。由于通胀高企,存款实际负利率已有多时,现在减息无疑会使负利率进一步扩大。此外,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所说:“这次存款利率没有下调,可能与管理层担心通货膨胀反弹有关。”
贷款利率却有下调空间。根据业绩公告统计,14家银行上半年共实现税后利润逾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企业盈利在下滑,银行利润高增长,是由于在利率管制下银行的利差收入过大,通过下调贷款贷款利率“削减”银行利润、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体现了“有保有压”的调控主旨。
即便是贷款利率,调整也是“不对称”的:长期贷款调得少,短期贷款调得多,正是要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又不至于刺激投资,引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膨胀,明显是“区别对待”的政策微调。
为什么央行选择“差异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厚此薄彼”:大银行不调,中小银行下调1个百分点。大银行网点多,吸收储蓄能力强,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裕;中小银行则正好相反。当货币政策从紧时,中小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就更为明显。有调查显示,江浙地区的大银行存贷比大多为50%-60%,而中小银行则大多高达70%,加上17.5%存款准备金率,资金就所剩无几了。中小银行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中小企业,适当为其注入流动性,可部分舒缓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难;而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变,意味着并未放松对其流动性的控制,这也属于“区别对待”的政策微调。
总而言之,央行的政策微调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以优化结构的指向清晰,其作用和效果,应与上月初增加银行信贷规模5%-10%的“保增长”措施大致相同。若认定“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央行不得不“开闸放水救经济”,“央行此举发出强烈的货币放松信号”,“下调利率将对股市有立竿见影的利好效果”,“对于楼市也是一个重大利好,救市信号已经开始释放”……恐怕都是一厢情愿的“过度诠释”。(伊歌)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