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省委党校,考生首先进行专题发言,台下坐满了评委。王辉摄 |
权威点评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考生答题切忌面面俱到
昨天,有考生反映,珠三角发展、宜居城乡、品牌战略……这些专题发言题目太大,不是太针对所报考的职位。
对此,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题目范围不能太窄太专业,这对一些考生不公平。题目出得大,就是要让每个考生都有话说,但要答好又不容易,关键要有独到见解。
针对昨天很多考生面面俱到、分了10多个点作答,这位负责人认为,这样做看似全面,其实蜻蜓点水,吃力不讨好。
比如回答珠三角发展战略时,可以从产业、人才、外贸、交通、体制机制等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切入点作答,将其说透。切忌“撒胡椒面”。
“这不是7分钟定输赢。”该负责人说,这次公选是多环节、多侧面考察,功夫在平时。如果平时没有思考,要在14分钟的准备时间内答好题,而且要出新意、有独到见解,这是不可能的。
记者亲历“人机对话”考领导能力
10分钟只做完两道题,难!
昨晚7时10分,记者经过批准,走进“人机对话”考场。输入考号和密码,进入到考试页面,开始体验。
这种人机对话考“领导能力”,假定你是某领导,设置具体的工作场景,针对该场景有5个不同的工作方法,每个方法工作效果也不同,请你点点鼠标打分,分值从1—7分不等。
以一道测试题为例:“某县政府为发展经济,决定沿河发展一条商业长廊,现要进行拆迁,在政府的努力下,大部分拆迁户同意了拆迁,但有20多位居民认为拆迁费太低,坚决不同意拆迁,假定你是县长,如何解决?”在问题底下,分别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补贴困难群众”、“强制拆迁”等等。
每位答题者需答25道题,时间为1个半小时,题目是从中组部考试中心的8000多道题的题库中随机抽取的。不仅考验反应速度,还能考验应试者的领导决策水平,可以有效防范“应试型”干部,选拔能力型领导。
按照考试要求的速度,每道题平均3分钟搞定。可记者在10分钟时间内,竟然只做完了两道题。题目场景设置丰富、灵活多变,这个“考生”还真不好当!
考场直击
“问题奶粉”成考场热门词
珠三角5副市长:还要打造“世界办公室”
专题发言题目:如何解放思想,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珠三角发展?
结构化面试题目:政务公开如何改进;一个副厅长如何牵头制订省里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29人角逐珠三角5市副市长职位,大热!
昨天上午8点40分,省委党校文体中心201室。1号考生西装笔挺走上讲台,出口不凡:“有人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而印度是"世界办公室"。这说明我们制造业的优势,也体现了我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滞后!”
他的锦囊是:珠三角要做好四种角色,既要做世界工厂,又要做世界办公室;既要做科教集散地,又要做人力资源容纳地。倡导一个主义,就是社会保障主义,解决民生问题,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转型。
之后上场的考生基本上都是声音洪亮,侃侃而谈。开出的“药方”大同小异,包括产业升级转型、粤港澳合作升级、珠三角一体化、改革激励机制吸纳人才等。有的开篇比较新颖,如举外国名篇为例,阐述“珠三角过去是跑得最快的羚羊,但现在很可能被狮子追上”的危机感。
有评委指出,这些考生能在短短14分钟备考、7分钟演讲的时间内,答题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确实可以看出平时的功底。主要的遗憾是考生的独特见解较少,往往是千人一面,听起来都差不多,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省直行政监管部门副职:热议书记省长邀网友拍砖
专题发言题目: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
结构化面试题目:政务公开如何改进;一个副厅长如何牵头制订省里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什锦八宝饭"粉丝圈,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邀网友拍砖,这些都是信息时代政府形象创新典范”:“不能等到媒体监督曝光了,群众的信件堆积如山了,投诉电话打到省长、市长那里去了,我们的行政人员才有所触动!”
这些精彩的“脱口秀”,在29位面试者的个性演绎下,让原以为沉闷的话题应答充溢着阵阵清新气息。引人关注的是,29位面试者中有8位是女性。她们的表现得到了现场评委的肯定。
省属国企副职:“三鹿奶粉”成热门话题
专题发言题目:如何坚持制造和创造的结合,把广东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基地?
结构性面试题目:如何留住人才;企业品牌战略。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需要长期不懈努力,关键要加强质量管理和危机处理。经营管理稍有不慎,百年基业即可毁于一旦!这次三鹿"结石奶"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昨日,在竞聘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副职的结构化面试中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言时,29名考生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三鹿奶粉事件。而考生们的现实关怀热情和理性思考也引来众多评委的掌声。
省属高校副职:“教育评估”争议做了题目
专题发言题目:高校如何为广东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结构化面试题目:如何利用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广东高校发展;高校行政人员素质不错,但积极性不高,主管人员怎么办?
去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在全国高校引起广泛争议,不少学者直言其“逼着学校造假”、“劳民伤财”。昨天,来自高校的“考生”们坦言,没想到会遇到这道题目。多数人根据自身经验,献计献策。但也有个别考生指出,这道题目本身似乎设定了“教学评估的性质是好的”作为前提,这个有争议的前提给答题带来了一定困难。
(责任编辑:孟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