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安徽省六安市黄梅剧团曾经多方募集资金,排演出一部大型黄梅戏。
3年来,这部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优秀军转干部周世友为原型的黄梅戏《香椿树》,唱遍大别山革命老区,成千上万的人被这位区林业办主任扶贫济困的事迹所感动。
2001年初冬时节,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全面展开。11月27日,踏着厚厚的积雪,50岁的六安市金安区林业办主任周世友走进了他的扶贫联系点——双河镇椿树村。
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令人寒心的烂摊子: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00元,村民住的十有九间是茅草房;村集体欠债98.6万元,欠债数位居全区贫困村之首;村党支部前任书记因贪污、挪用公款被逮捕法办,村委会前任主任也因经济问题被免职并开除党籍;现任村领导班子面对重重困境集体要求辞职;村里赌博、偷盗、斗殴成风……老百姓背后骂村干部、骂村里的党组织。
椿树村方圆6平方公里,100个自然村散布在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山岗里。一连5天,周世友跑遍所有村寨,走访了54户特困家庭,与190多名群众促膝谈心。村子的贫穷,村民的疾苦,让这位1969年入伍的老兵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驻村第6天晚上,他把村党支部“一班人”召集在一起说:“今晚我请大伙儿喝顿酒,咱们好好掏掏心窝里的话儿。”
讨论到最后,周世友用期待的声音对大家说:“椿树村穷,不怪群众怪干部。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办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儿,把失掉的民心重新找回来,把丢掉的党的形象重新树起来!”话音未落,新任村支书张定宏站起身坚定地说:“老周,我们听你的,我们跟你干!”
地处江淮分水岭上的椿树村,十年九旱,2000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全村几乎颗粒无收。修“当家塘”,是村里人多少年来的梦想。
周世友与村干部一起仔细勘察,决定在第一和第二村民组所处的两座山岗间筑起大坝,修一口水库式的大塘。
当时,村里的青壮劳力全都外出打工了,周世友动员起老人和妇女,请求区里调来一辆推土机,人员四班倒、机器昼夜转。
一身泥土的周世友每天挖塘不止,两次晕倒。经过20多天苦战,一口蓄水6.2万立方米的大塘建成了。紧接着,他又带领村民修通了7条连贯各自然村的机耕路。
周世友还发动全村党员,把3台变压器、88根水泥杆抬进山间地头,架杆拉线,完成电网改造,彻底结束了椿树村用电难的历史。
一项项富民举措的实施,使椿树村人很快看到了曙光——村办窑厂改制后,一举扭亏为盈,年上交利税25万元;栽植在山丘地上的5万多株水蜜桃、红心李等经济果木后来成了全村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仅用两年多时间,椿树村就还清了近百万元的债务。
2002年1月29日,是周世友离开椿树村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村民们提着鸡鸭、拎着腊肉、背着花生涌向村部与他道别。
2公里的送行路,周世友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面对难舍难分的乡亲,他含泪一遍遍重复:“我的事没完,我的情未了,我还要和椿树村共患难!”
正是为着这句承诺,7年来,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每到双休日、节假日,周世友就往椿树村跑。从六安城到椿树村,来回90公里。7年来,周世友乘坐的公共汽车票已经塞满了整整一抽屉。
村民尹德珍的丈夫患肝癌去世,她和儿子也感染上了乙肝,因为无钱治疗,母子瘦成了一把骨头。村里人害怕被传染,没有一个敢登她家的门。
周世友前后四上省城,用自己的工资扛回来4麻袋特效中药。不到半年时间,母子俩的肝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退耕还林到农网改造,从修路植树到春播秋收,椿树村的每一步发展,椿树村人每一个重大生活转变,都留下这位编外村干部奔波、操劳的身影。
他把自己获得的奖金全部捐出,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从银行贷款8万元,为椿树村建起“残疾人之家”,这是安徽省第一个通过自筹资金建起的村级残疾人福利新村;
他向省委书记反映椿树村周围还有十几万人吃苦涩水,省委书记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赴实地勘察。很快,省里拨出869万元打井资金,彻底解决了这一带群众吃水难问题;
经他牵线搭桥,安徽银源家禽有限公司决定投资2000万元,在椿树村背后的荒山上建造一座大型种鸡场。如今,这项造福村民的工程已经破土动工。存栏3000头的村办养猪场也已建成……
7年来,靠党支部的坚强领导,靠村民们的奋发图强,椿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3个村民组全部通上砂石路,80%的农户住上了楼房,人均年收入增长到6000元……昔日的破烂村一跃成为六安市小康示范村。
椿树村人富了,可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的周世友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的妻子已下岗多年,每月只能领到200多元的生活费;他的女儿没有正式工作,靠打工维持生计;他自己的工资绝大部分都被他送给了受苦受穷的人。
他的家里,没有空调、沙发、热水器,成家时置办的几件家具在收废品的眼里已经不值100元钱,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家人一直看到去年。
据新华社合肥9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