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9-26 00:40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当这批留守的老人过世之后,谁还愿意在这里继续过着清贫孤寂的生活呢
也许,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以后,李家山将变得荒无人烟,而最终毁于一旦。
这是我离开李家山时心中隐隐的忧伤。
李家山位于黄河古镇碛口景区南岸高高的山冈上,需要爬行约3公里崎岖山路。面对被黄土覆盖的山坡,同行的几位女士早已望而生畏。通过当地的向导,我们从碛口镇租来两辆微型面包车,跨越湫水河上的麒麟桥,绕过可以俯瞰碛口全貌的响水圪垛,当汽车把我们送到李家山顶的时候,只见到几处破败的院落和几孔土色的窑洞,难免会有些失望,以为李家山名不符实。然而,每转过一个弯,眼前都会有新发现,顺着道路一直往前走,村子变得越来越大,心情也变得愈加诧异,不由得会为依山就势,从沟到顶,层层叠叠的建筑风格而赞叹。每一面山坡上都错落有致地布设着黄土风情的窑洞,下一层窑顶就是上一层窑洞的前庭,最多可达9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立体而不显零乱。果然如吴冠中先生所说,“这里从外面看非常荒凉,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李家山村的始祖本是碛口镇上经商的财主,按照当时晋商的规矩,外出经商不得携带家眷,他们只好在赚足银子之后,从碛口周边的地区选址建房,以图安置家属、安居乐业。应该说,是碛口当年的繁荣带动了周边村落的崛起,李家山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那天,风清云淡,李财主兴致勃勃请来一名风水先生,登上对面的山头,看见两条小河在山间流淌,然后在山口汇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酷似凤头,左右两侧的山峦则形成凤翼。财主心中暗喜,赶紧投资建设。看似不大的山坳里,陆续耸立起上百座小院和400多孔窑洞,有的装饰豪华,有的因势就简,规模与风格不尽相同。左翼沟里,除李姓外,还住着陈、崔两姓人家,他们说,在李家迁来之前,这儿原来叫陈家湾。
在李家山很少能碰上年轻村民,走进每处院落看见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人,皱纹已经爬满脸庞。当时正值上午十点,一位老人刚从地里回来,端着粗瓷大碗,蹲在向阳墙根,吃着一碗索然无味的水煮方便面。老人寡言,基本不回答我们的提问,只知道他吃完饭后还要接着去地里,就这样年复一年过着相对原始而古朴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都去山下打工了,建筑工人、修摩托车、保姆或者饭店的服务员,家里的农活只能靠老年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完成。红枣是这里的特产,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农闲的时候村民们会用柳条编制各种农具,还用玉米棒子皮编制成坐垫、提兜等,手艺不错,一些留着自己家里用,一些拿到山下去卖钱。
岁月沧桑,风韵犹存,这座像是从山坡上长出来的村庄,以近似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旅游者的目光,特别受到了摄影人和写生者的推崇。人来人往,为村子增添了些许生机,但昔日的富庶根本无法掩饰今天的穷困。山是贫瘠的山,水需要到沟底惟一的井里去挑。明清时遗留下来的建筑虽然精美,但仅仅是一张华丽的皮肤,恐怕损毁后都无力修整。当这批留守的老人过世之后,谁还愿意在这里继续过着清贫孤寂的生活呢?
这也许就是一个古村落的命运。这一只藏在黄土沟壑里的凤凰,这一片隐居在大山中的“汉墓”,盛极必有衰时,祖宗留传下来的屋顶虽然可以遮蔽风雨,但无人知晓它到底还能支撑多久。我静听黄河,涛声滚滚,水在呜咽。
阎海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