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地契”是建国初期的,但正式名称已改成“房产所有证” |
赵先生正在整理这些老地契 |
早报讯 “这些都是我家传的老地契,是我爷爷过世前传给我父亲的。”昨天,胶州市民赵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前几天搬家时发现了百余张老地契,他想请专家和市民给鉴定一下这些老地契有没有收藏价值。
收拾老屋发现老地契
赵先生介绍,他家住在胶州市马店镇大杜戈庄村,一直以来他家都开诊所,前几天,他们因要举家搬进城内经营,便在家里收拾物品。
“当时以为就是两个木匣子,没想到里面全是老地契。
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听爷爷说过,他家清朝时期一直经营药材生意,生意兴隆,家里有很多田产,现在只留下了这些老地契。
老地契共有100多张
昨天下午,记者在赵先生的家里看到,这批地契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张是清朝道光时期的,地契上用毛笔写明,买入者姓名为“赵言玉”,买卖时间为“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六月”。契约左上角的盖印上,还可以看到“胶城”等字迹。地契上写着,一个叫“贾文开”的人因急需钱财,而立下了卖房字据。
地契共有100多份,因为时间较长,加上保存条件落后,部分地契因受潮、虫蛀、鼠咬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但大多还能完整地辨认出字迹。记者注意到,地契从道光、光绪、宣统到建国初期,跨越近两百年,大多都是清朝时期的。这些地契文书中,对土地亩数、房屋间数等标注分明,都清楚地写有双方立保人和中间人名字,并盖有章印、手印。
想将老地契传下去
记者注意到,这些地契中卖地卖房的原因多是“因手头乏用或急需周转钱财”,可见,卖地卖房在当时是经济拮据时不得已的举动。昨天,胶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地契分民契和官契两种。民契起源很早,秦汉以前就有了田宅交易,而官契至少起源于晋代。在目前的收藏界,清朝地契是收藏的重点。清朝嘉庆、道光、光绪、宣统年间的地契,都具有一定的升值潜力。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地契真实地反映了清朝时期房地买卖关系、地价变动、农民负担程度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即使纸张泛黄甚至破损,但只要地契上有清晰可见的毛笔字等,都有较高收藏价值。经过现场观看,赵先生手中的这些地契都是真品,还是具有研究和收藏价值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不会出售这些老地契,要将它们世代传下去。
(牟成梓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