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汶川龙门山地震带考察报告:地质危害威胁灾区

  章轲

  9月22日夜,北川县曲山镇景家村,强雷雨。

  雷声将睡在帐篷里的记者震醒,伴随着炸雷和倾盆大雨,从远处的高山上也不时传来巨石滚落和石头相撞的轰隆声,而山下便是被“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彻底摧毁的北川县城。

  9月23日清晨,景家村村民李秀琼舀了一瓢水,一边洗脸,一边望着远处的高山,自言自语:“山要垮了!山要垮了!”    

  9月13日至26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跟随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地质专家,深入“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区、被地震严重破坏的龙门山前后山和“封城”北川等地,历经滑坡、崩塌、泥石流、余震和强雷暴雨袭击,实地考察次生灾害和灾区重建情况。

  考察发现,在引发“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区域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严重,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退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部分地区已不具备大规模恢复重建条件。

  地质危害“威胁”灾区

  9月23日上午,考察队员们走到一处可以望见北川县城全景的地方。让大家吃惊的是,22日还可以在北川县城废墟中行走的街道,已经多半被泥石流掩埋。许多倒塌的建筑要么不见踪影,要么只露出小半个头。正在筹建的北川“地震博物馆”老县城一半以上被泥石流掩埋。

  据四川当地气象部门报告,9月23日至24日,北川部分乡镇24小时降雨量达到272.4毫米。擂鼓镇、陈家坝等乡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严重,多处道路受阻,民房被冲毁。唐家山堰塞湖也因泥石流堵塞泄洪槽,水位上升了5米左右。截至24日12时,连续降雨已造成四川江油、安县、北川等地震灾区1100多间房屋倒塌,被困群众达6000多人,而其中不少人是地震后重返家园的。

  “震后我们就担心雨季期间会引发各种次生灾害。情况果然很严重。”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地质专家杨勇说。

  在进入北川之前,考察队一行在震中区映秀,以及羌族集中居住区萝卜寨、龙溪村寨见到的景象则更让人揪心。

  9月14日,考察队首先到达被当地人称为“地开花”的震中地区——汶川县百花乡蔡家扛村。在陡峭、湿滑的山道上行走约一小时后,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巨大的开裂口。“大地就是从这里裂开的。”75岁的村民姚功明告诉记者,“山谷里的石头都是从地底下喷发出来的。地震后,山上总是有石头滑下来。”

  地震将村民何学林家的果树全部毁坏,房屋也被夷为平地。“像震中这种地方,如果让农民回迁,他们将面临着更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也会造成二次破坏,加剧地质灾害。”杨勇认为,震中地区作为地质公园保存起来可能更有价值。

  住在映秀镇受灾群众安置点的渔子溪4组村民赵福秀同样担心地震后,自己的家园还能不能居住。9月15日上午,考察队员们冒着随时可能跌落岷江的危险,翻越数百米长的滑坡体,到达映秀镇渔子溪村对岸。赵福秀的家就在对岸的半山腰上,全村的房屋已经倒塌。杨勇等地质专家们发现,渔子溪村4组全部建在一个巨大的沟前堆积体上,村后山头已发生大面积崩塌,即便没有地震,也随时都有滑坡和崩塌的危险。

  9月15日下午,考察队到达距汶川15公里、海拔1970米的雁门乡萝卜寨。这是一个建在岷江南岸高半山台梁上、羌族人集中居住的寨子。记者发现,建在台梁上的数百间房屋已悉数倒塌。“全村在这次特大地震中共死亡44人,目前村民都被安置在临时过冬房或救灾帐篷内。”萝卜寨党支部书记马前国说。

  “整个台梁就是一个古滑坡体,随着岷江切割的加剧和台地前沿的失稳,地质灾害活动将更加频繁。”杨勇发现,这里的台梁已经出现了多处地裂缝。“要在这里重建非常危险。”杨勇担心,不少准备遗址重建的高山村镇同样存在严重的地质隐患。

  汶川县龙溪村龙溪寨的处境则更为严峻。龙溪寨建在海拔1905米的山梁上,村庄的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崖。在这次地震中,龙溪寨倒塌和损坏民房89间,死亡牲畜1982头(只),死亡9人。

  “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重建难度极大。”龙溪村村委会会计余朝伟领着专家们查看了村子周边的多处地裂缝。他说:“地震后,村民们维持生存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恢复重建了。”

  在彭州、安县、德阳等地的一些山区,考察队也发现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山体、大面积泥石流和十几个堰塞湖。

  艰难的重建

  而事实上,考察队见到的景象仅仅是四川地震灾区的缩影。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9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四川汶川地震及灾损评估情况发布会上透露,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初步统计,地质灾害多达12000多处,潜在隐患点近8700处,有危险的堰塞湖30多座。

  根据9月19日国务院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整个地震灾区亟须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8693处,其中需要搬迁避让的有4694处。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区域和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10月6日下午,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何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表示,在重建过程中,当地已经考虑到了地质灾害的问题。

  “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原则是四川省政府确定的重建方针。”何飚对记者说,“在重建时,首先就进行了地质灾害的排查,由县政府组织国土资源、规划建设部门根据防震避灾、科学选址的要求,开展农房恢复重建的安全选址工作,防止在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危险地段选址建房。”

  何飚说,规划选址和农房设计已经在9月15日前完成了。而对于因地震及次生灾害受损但不构成危房的农村房屋,阿坝藏族自治州按照“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3个档次,每户补助标准分别确定为1000元~2000元;2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对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的农户,全州平均补助标准为每户2万元,根据受灾农户的经济状况和家庭人数实行分类分档补助。

  据阿坝藏族自治州灾后重建指挥部城乡重建办公布的信息,截至10月2日,全州农房恢复重建累计开工61878户,占需建设总量的48.80%,竣工32365户,占需建设总量的25.52%。全州有5263户重建房屋完成了场地平整工作。

  重建后,如何恢复生产,恢复正常的生活也是专家们考察的重点。

  汶川县龙溪乡俄布村位于海拔2324米的大山上,属于高山羌寨,人口355人。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死亡4人,受伤9人,倒塌和损坏民房70间,死亡牲畜1251头(只),输电线路、灌溉水渠、人畜饮水管道、乡村公路等严重损毁。

  住在公路边救灾帐篷里的58岁村民何清平告诉记者:“家园已经完全破败,没有生产和生活条件了。”

  在龙溪寨的废墟中,记者遇到了背着一筐小土豆、满头大汗的陈明慧。她告诉记者,地震后,土豆产量锐减。“往年亩产30背(箩筐),今年才收了4背。而且都是小土豆。”由于土豆太小,卖不掉,只能喂猪。地震后,陈明慧的丈夫外出打工了,她带着两个孩子,并供养着两位老人。每人每天政府补助10元和1斤粮食,但3个月后,这些补助就没有了。

  地震还破坏了农村的道路和水利设施。陈明慧告诉记者,从田里背一筐土豆回家,要在山里走两个多小时。

  在汶川、北川等地,许多农民都向记者证实,地震后农作物普遍绝产或减产。国务院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也指出,地震后,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极大。”“不少地方失去基本生存条件。”

  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统计,未来几年,四川等地灾区需要修复受损农田10.05万公顷,恢复重建农业生产大棚2880万平方米、畜禽圈舍2211万平方米、养殖池塘1.23万公顷、机电提灌站9982座、机耕道18392公里。

(责任编辑:孟德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