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弟学校命运黯然
——农民工子弟教育状态调查
核心提示:
在中国的学龄儿童当中,有这么一支“游击”大军,他们是各个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子女,随父母打工迁徙而四处求学。
在城市,因为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和高昂的借读费用,农民工子女在公立学校门外望而却步,于是,校舍简陋的私人办学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他们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随着国家要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私人农民工子弟学校转制民办或停办,农民工同住子女将全部纳入公办或民办的渠道接受教育。
但是,无法改变的“游击”生活,也许仍将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策划统筹 范友峰
本报特派记者 周继坚
上海摄影报道
停办告示
新文件带来的大风波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皖怀学校简陋的校舍座落在西埝村的田野之间,学校围墙外是已经泛黄的稻田,校舍内依旧书声朗朗。
但是今年9月,在准备开学的日子里,皖怀学校校长代名利的心情忽然忐忑起来。办学12年,他似乎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样担心学校的未来。
代的担忧来自宝山区罗店镇教委9月12日成文的一份停办告示。这份名为《关于停办罗店镇皖怀简易学校告示》(以下简称告示)于25日在学校大门口派发,向该校学生和家长宣布:
“皖怀学校将于2009年1月10日停止办学,学生及家长不得再交学杂费,否则责任自负。”
《告示》同时提醒家长及早安排子女到其他学校就学,也可到该镇新创办的民办罗希小学就读,免收学杂费,这所小学距离皖怀学校仅仅一公里路程。
“《告示》是偷偷派发,至今学校没有收到正式的停办文件。”代名利说。
但是对于代名利这类私人学校的未来,今年1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写得清清楚楚:
“十一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接受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比例要达到70%,同时到2010年,基本完成将农民工同住子女纳入民办教育管理。文件提出,文件下发日起不再受理新的私人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登记手续,私人办农民工子女小学可申请转制为民办学校。但是,“到2010年,仍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应予停办。”
按照这个规定,代与他的学校至少还有两年的生存空间,如果他的学校在此期间转不成“民办”身份,其中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
皖怀学校是罗店镇唯一的一所私人农民工子弟学校,自1997年代名利从安徽来沪创办至今已经12年时间。
能否成功转制为民办学校?成,则继续办学,孩子在这里得到继续教育;否则,全部生源转而流向其它学校。这对于代名利而言是个生存与毁灭的问题。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