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停车难问题
郑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在线访谈时提出建议
机关院内停车场可向市民开放
昨日,郑州市规划局纪委书记燕和平,副局长张凯等应邀参加了政风行风在线访谈,就城市管理与规划等话题与网友展开讨论。
■商报记者 肖海丽
规划进展
地铁项目正在按程序报批
郑州的地铁计划已提了很多年,目前进展如何?“访客37”问到了这个问题,说老百姓都很关心。
张凯说,去年,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目前正在按程序报国家审批。
火车站西出口、东区综合交通枢纽是地铁线路上的两个节点,郑州已经在那里各开建个地铁站。地铁1号线、2号线已开始一些前期规划。
“已经为全面建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下一步就等待国家审批之后,全面开工建设。”张凯说。
不过,审批还没有时间表。“因为国家审批,可能地方很难控制。”张凯说。
很多规划咋都像“纸上谈兵”?
以前每次在媒体上看到郑州市有什么规划经过评审,网友“00 ”常为自己生活的城市将有这样的变化而欢欣鼓舞。
但很多情况是,规划迟迟不见变成现实,这让“00”感觉,所谓的规划“只是纸上谈兵”。 郑州市的规划付诸实施的比例有多少?他提出了疑问。
张凯说,很多规划都会在报纸上公示,目的是让市民了解郑州市规划的情况。
“规划本身有一个超前性,包括总体规划规划期限是20年,近期规划是5年。”张凯说, 有些项目没有实施并不等于规划没有作用。很多管理工作,正是依据这些规划来控制、管理的。
谈到实施的比例,张凯说:“郑州市所作的规划大部分都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管理当中能体现出来的。”
博物馆、体育场为啥离市中心越来越远
原省博物馆、老省体育场,在网友“学生二”看来,都靠近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但现在这些公益场所修得越来越偏远了。
张凯说,为给新的省体育中心筹集资金,就把老体育场通过“招、拍、挂”卖了,主要还是当时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太够。
而原省博物馆的位置,规划局当时也认为这里应该规划为一个公共的建筑,或者留下一个开放的空间。但最终还是通过市场运作。这个项目如果放在今天,可能大家的认识就不一样了。
张凯说,加强对公共建筑的投入,也是今后规划局要向政府呼吁的重要方面。
郑州建筑可抗震7.5度
汶川地震发生后,更多的市民开始关心建筑质量。郑州有没有为了减少投资而降低防震要求?网友“担心”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郑州市规划局纪委书记燕和平说,郑州的建筑是按7.5度来设防的。目前,标准是由原建设部相关方面制定的,郑州不会为减少投资来降低抗震设防的要求。但规划局也没有接到要增加建筑防震标准的通知。
燕和平所说的7.5度是地震烈度,根据烈度并不能推算出震级,同震级的地震距离震源远近不同烈度就不同。
“路边停车位不能安排太多”
网友“停车难”建议郑州增加路边的停车位。
“路边停车场的设置一定不能多。”燕和平并不赞同这位网友的建议。他说,路边停车有个前提,就是不能影响交通。一般来说,路边停车场容纳的停车量要在停车总量的5%以下,其余应由单位、小区配建的停车场以及社会公共停车场解决。
此外,访客“29”就提议,先在市政府门口划停车位,方便去办事的老百姓。对此,张凯建议,市政府北院,也就是市人大、市纪委办公的那个院,以及青少年宫的停车场先对外开放,以方便办事百姓停车。
为啥非机动车道越修越窄?
网友“同行”提到郑州道路拥堵,是因为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太窄,行走不畅,很多行人和非机动车就挤占快车道。
张凯说,他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道路建设中“特别注意”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拓宽道路时,人行道宽度原则上不低于3米,非机动车道在主干道上要规划单独的分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