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斌
马进曾是一家工厂的钳工,手很巧。当年靠炉火取暖的寒冬,他家的所有炉具都是他的“作品”。马进还会裁缝,如今电视上讲的旧衣新穿等时髦手艺,那时的马进就有资格开讲座。
但是,他却属于心理学上的成瘾型。
无论什么,一旦上瘾,戒除也难。
四十岁上,马进莫名其妙地染上了偷瘾。每天要是不往家里倒腾点儿别人的东西,他准失眠。可他偷的又不是大件,值钱不多。工厂里的活扳手,他就倒腾回家二十多个。螺丝和钉子足以装满一个箱子。
日前和一位旅日社会学博士闲聊,知道日本有学者研究死亡的快乐。为什么有些人选择自杀?其中肯定有快乐。于是学者就动手研究,而且得到了不少研究基金。当时我就想起了马进,是不是偷东西也有“快乐”呢?
如上问题,记得我问过马进。他说过,开始心里也怦怦乱跳。跳完了静下来,喘气都舒坦。他也说过,回家倒腾那些东西(赃物)时,总觉着给家里做了贡献,腰板都比过去直。他还说……
马进的东窗事发也和日本人有关。那次,日本人到马进的车间组装进口机床。日本人规规矩矩地换了工作服,又循规蹈矩地排列好随身的工具箱。
其间,马进看中了一把翠绿色手柄的小螺丝刀,顺手牵羊,螺丝刀就溜进了他的口袋里。
那日本人想用螺丝刀,又遍巡无果,只好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
工厂保卫科极其重视,马进被人赃俱获。
说实话,日本人的摇头苦笑让我挺受刺激,我很气恼他在外国人面前给咱中国人丢脸!马进也承认他的所作所为实在丢人。可是,他却劝我说,您别真生气。因为我看见那螺丝刀的时候,什么东洋西洋的就都忘了。就惦着那东西非弄到手不可,惹您生气了。
马进既然都忘了,就使问题重新回到了心理研究的层面上来。
我在以往的审讯和训诫中,往往停留在执法层面。大多是你不知这是违法?或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们以往的媒体报道也是,某某胆大妄为——等待他的是法律制裁,等等。
然而,认识了马进以后我就想,如果把他放在一个好人的起点上来分析,他的歹念初起,是不是也在追寻一种另类的快乐呢?而这种显然是背景晦暗的快乐,是不是也会有一种或者多种健康的快乐,能够取代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好像也没必要过多的质疑。
后来知道,他除了小偷小摸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健康的休闲方式和业余爱好。比如踢球,比如不踢球却看球;比如唱歌,比如不唱歌却听歌;比如下棋,比如不下棋却看棋,他都没有。他的裁缝和黑白铁手艺,也是为了迁就窘迫的生活。
那么,健康的休闲方式甚至业余爱好,是不是也能使人快乐呢?至少健康快乐的人,大多很少犯罪。而马进却走偏了。他为什么会犯罪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比如心理问题;比如生活环境影响问题;比如生活方式问题,等等。如何预防犯罪,马进的案例,对我们是有启示作用的。至于自杀的快乐,还是请日本的学者们继续研究吧。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