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万群众就是不竭动力之源 西安市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平安建设纪事之三
本报记者 台建林 本报通讯员 王云岗
“绕营设架,挂铃其上,敌来触之则鸣”。
古代运用在战争中的警铃,如今则被西安市高陵县、临潼区等地农民变成一种群防群治保平安的“武器”。
场景
高陵县的警铃,以12户为1组,每家各有1个遥控器,有效距离1公里,设1个大警笛喇叭。无论哪户轻轻一按,不仅在中心户长家指示灯显示具体的人家,同时喇叭发出类似警笛鸣叫的短促声音。
每个警灯对应的是各家各户,只要一家有事,在1公里有效范围按动遥控器,其他11户可以同时发现红灯闪烁,并能听到警铃作响。
小小警铃,不单单成了报警铃,还成了救助铃,可以解决群众家遇到的紧急难题。一位腿脚不便的村民摔倒后,按响警铃就及时得到了救助。药惠乡村民王某驾驶一辆大货车行至草王村时,突然侧翻。货物将王某压住。同在驾驶室内的另一村民爬出后向附近一村民求救。该村民立即拉响警铃,全村30多名男女老少赶到现场,将王某及时救出。
西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丁健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把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出来,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设平安西安是820万西安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责任,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走齐抓共管、齐心共建之路,就能够为平安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特色
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覆盖到全社会,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西安特色”鲜明。
西安把市区划分为64个网格,建立起三级巡逻体系,投入警力3000多人,配备300辆GPS卫星定位系统警车和有统一标识的巡逻车,在出入城交通要道设立218个治安卡点,在背街小巷、偏僻路段建立100个专门报警点、200个义务报警点,形成立体防控网络。
2005年以来,西安投资4.2亿元,建成二级监控平台18个,三级监控平台83个,实现视频监控覆盖的主要大街174条、重点场所521个、重点单位1049个、社区290个,全市视频监控探头达到4.07万个。
“纵向抓条、横向抓块,延伸触角、无缝覆盖,壮大队伍、民力创安”。西安所有村庄和96%的社区建立了综治机构,社区警务室建成率达100%;农村警务室、站、点达3050个;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3700万元,组建了3500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另招聘短期专职巡逻人员10220名,开展全天候、全方位巡逻防范。建立治安中心户长动态管理机制,有效调动了全市29766名治安中心户长的工作积极性。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就是各级党政机关平安创建最紧要的事。西安在178个乡镇(街道)共建成矛盾调解中心181个,在3161个行政村建成矛盾化解工作站3028个,确定人民调解员14216人。
把人民群众的热情焕发起来,与人民群众同建共享平安,西安的平安建设自然闪耀出更多的“亮点”:
——他们在全市153个村子实行了治安防范承包制度,实现农村村组治安巡逻人员岗位职业化,报酬货币化,责、权、利契约化,工作规范化,形成了专兼职治安防范力量优势互补和整体联动;
——他们在农村平原地区广泛推行的“警铃入户”,实现了一家有警,全村出动,共同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目的。目前全市1818个行政村安装了警铃,46.7万户农民受益;
———他们在297所中学和198所小学设立警务室,选派驻校法制辅导员1107名,形成了教育、公安、学校、社区“四位一体”的防范体系,有效维护了校园及其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
——他们实施治安警示牌进社区,制作治安警示牌4万多块,悬挂在社区、学校和繁华地段,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加强防范,提供便捷的报警、自救自卫等服务。
点评
西安锦荣小区刘大爷吃晚饭时对儿子讲:“咱们的安居乐业,不能光靠警察们单打独斗,那也是咱们自家的事,你晚上得巡逻去,可别给我打马虎眼!”
未央区草滩镇郑家寺村村民张富京经过自荐、群众推荐、村民投票、村委会认可、派出所和街道综治办审查,过五关斩六将,当上了治安承保人。他说:“村上花10000元,把治安交给了我们,这责任和担子大得很。如果我们巡逻不到位,谁家被盗被抢了,我们要赔偿呢!村上的钱是群众的钱,群众花了钱,我们就要给大家保平安。”
西安文昌门里,70多岁的老樊经营着一家玉器店,他说:“一天警车在门口来回好几趟,咱自己再机警一点,这几年啦,我这店铺安全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