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里是城中村? 记者 江洋 摄 |
昆明628户住户质疑城中村拆迁改造范围被扩大
628户住户质疑改造范围被扩大
核心速读
按照规划,未来5年,占地300余亩的昆明市棕树营片区将会遍布30层以上的商业住宅区、高档写字楼、以及在春城小学原址上建一座250米高的超五星级地标性大酒店,组成五华区商业中心。其中包括回迁居民的房子,以及40%以上的绿化面积。11月5日,昆明市五华区正式启动棕树营城中村一期拆迁重建改造工程,不愿拆迁的单位住宅区居民顿时紧张起来。
医院配套住宅不是城中村
昨天上午,和黎明一样心情迫切的住户全部挤进小区阅览室。据了解,8月7日,该小区第一次出现在五华区城中村拆迁指挥部贴出的通告上,被列为城中村改造范围,限时责令于10月8日开始拆迁。8月25日,小区维权委员会递交了上报材料:“我们认为该宿舍是昆医附一院完成整体功能包括急诊抢救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城中村。而政府当初拟定的拆迁范围,只有建工新村500多家,为什么要扩大到昆医附一院宿舍、贵金属研究所、春城小学等几千户?”
据介绍,该小区是1956年兴建附一院时市政府划给附一院建盖职工宿舍区的,并办理了土地征用手续、购买了土地使用权。50多年来,这里不管是拆、建、还是改造,都是经过昆明市规划局、建设局审核批准的。这里是附一院的配套宿舍区,房屋绝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后期盖的,其中有两幢能抵御8级地震的7层楼房是2000年才建成。一住户还给记者送来一证书,2006年12月这里被昆明市评为三星级园林小区,以证明小区环境的优美。
“我们医院的医生不少是省外来的,起初住房不够时分布在城区各个角落,一旦有急诊病人,还得开着急救车到处找医生。”一位退休医生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历届院长努力完善职工住宅区,让住在外面的医生集中到医院附近。
“房子拆迁应开听证会”
一位住户告诉记者,小区的干净、舒适是有目共睹的。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先生得知此事后,还专门拍下小区照片和一些新小区对比,提交给省人大常委会,说明没有必要浪费资源推倒、重建,这样既不浪费资源,也不让建筑废物污染环境。
李先生认为,针对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建筑布局零乱,环境卫生较差的实际,开展规模空前的城中村整治行动,对昆明的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改造过程中,应重视历史与现状的结合。昆医附一院职工宿舍是我省最大的综合医院职工宿舍,医院离开了职工,就不能称其为医院。准确地说,这里居住的职工包括一大批解放初期从北京、上海等前来支援边疆建设的全国知名医学专家教授、离退休老干部,作为全省最大的医院没有专家教授支撑,谁来为老百姓看病?民生问题、看病难的问题谁来解决?”
作为第二位发言代表的老院长陈德昌,他告诉记者,如果只是改造棕树营村,那他是举双手赞成。“但不能不分房子好坏,变成改造整个片区啊!”为此,陈德昌希望政府明确片区改造是否属于公益性项目,还是要建高档商业区、超五星级酒店。如果是,这种立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基于这些疑问,希望政府进行听证,给予我们一个知情权。房子拆了,如何补偿?什么时候搬回来?”陈德昌说,棕树营片区涉及到人民西路、西昌路、环城西路、大观路,条条都是昆明主城区的交通干道,拆了就没人管的话,昆明的主城区还怎么生活?
政府回复:将组织拆迁听证会
昨天下午,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五华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邱洪。他说,棕树营片区的单位职工住宅区尚未确定拆迁时间,只是先做了个意向性调查。“至于项目以后要如何实施、推进,市委、市政府会做专题讨论,明年1月份才会有定论。”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把一些比较好的小区规划进来。邱洪说,按规划法,如果是国家建设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需要服从。而五华区大观办事处城中村重建改造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答复,这个片区多数基础设施配套、交通道路体系、地下管网等基础薄弱且不完善,和城中村改造相连,就将其与旧城改造结合起来。
而该办公室在10月23日提供的“关于棕树营拆迁户反映拆迁不科学,手续不完备,单方规定补偿标准问题的调查情况回复”中明确:为有效提升棕树营片区的整体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改造工作中积极整合与城中村同处一个区域内的土地,实现统一规划布局,连片整合开发,以保持街区功能布局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决定改造范围并不以是否属于国有土地或是否持有房屋的权属证明为标准,而应当以包括土地利用、建设强度、绿化系统、道路交通、公共与市政配套设施等各方面城市规划的要求为依据……
此文件中提到,为充分尊重单位和住户的意见,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实名制入户调查,并将组织召开相应的单位和住户的拆迁听证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按计划5年内完成拆迁改造,“但这一切需要市民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市民能从大局出发,考虑整个片区的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