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新政提振士气 伊利、光明逆市反攻
本报记者 王传晓 上海报道
仿佛一盏明灯,11月19日,发改委等13部委联合发布《奶业整顿和振兴纲要》(下称《纲要》),为风雨飘摇的乳制品行业照亮前程。
“我觉得新政对时间段的设置相对合理,到年底是产业恢复正常时期,2009、2010年是巩固加强阶段,而2010、2011年则是产业升级阶段。一步一步来,但速度也很快。”平安证券研究员文献向记者表示。
与宏观战略相呼应,亦有具体扶植措施出台,帮助乳制品企业渡过难关。
《纲要》明确表示,“资金暂时周转困难的企业,金融机构要按规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并给予贴息支持——“中央财政对企业生鲜乳收购贷款,按照半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半,给予三个月贴息,地方财政也可给予贴息支持”。
对于损失严重且存货巨大,导致资金链紧绷的奶制品企业来说,这无疑于久旱甘霖。
再融资大门也敞得更开,《纲要》表示,将“拓宽奶业直接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和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给予积极支持”。
受新政刺激,光明乳业(600597.SH)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幅超过6%,伊利股份(600887.SH)近两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达12.3%。但三聚氰胺事发时,一日倾泻跌幅高达60.25%的蒙牛乳业(2319.HK),仍不为所动,近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1.86%和2.33%。
新政力挺
“总体上,《纲要》对奶制品企业给予很大扶植。”国都证券研究员王明德表示,“一方面,是对困难企业,在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配合再融资、发债等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则是对规范奶源发展,有一个纲领性的目标。”
在其看来,正是因为此行业关系到上百万奶农的就业问题,目前经济形势下,拯救奶制品行业关系到社会稳定。
“国家也希望通过各种方法,增强消费者信心,新政出台,毕竟是国家信用在里面。”文献表示。
但新政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和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给予积极支持”,在其看来,“目前市场环境下,没有太多文章可做”。
对于奶制品企业,在金融和财政的若干支持,更具雪中送炭意义。
《纲要》规定,对诚信守法经营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符合信贷条件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要给予足额贷款支持;对因受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资金暂时周转困难的企业,金融机构要按规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对经金融机构同意展期的逾期贷款,免收罚息。
然而,紧绷的资金链,正是悬于奶制品企业头顶的利剑。
伊利股份三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实现营收75.99 亿元,同比增长41.17%。但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为-2.73 亿元和-2.26 亿元,单季度每股收益-0.28元,前三季度合计每股收益-0.14元。
众多研究人员认为,今年奶制品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更有券商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大致测算下来,“本次危机中,伊利股份的资本金会被亏掉三分之一。”
伊利股份现金流量表显示,三季度经营活动实现的净现金流量仅1.64亿元,而三季度营销费用却高达19.72亿元,同比大增84.59%。
一位曾去公司调研过的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10月底,伊利股份的牛奶加工量,“是出事前的70%-80%,三季度最低时,则只有50%-60%。”
“以伊利股份每年数百亿元的销售量,尽管产能下降20%,但他们终端的销售费用却不可能降下来,资金压力可想而知。”上述研究员表示。
伊利股份三季度显示,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25亿元,比半年报减少1亿元,但账面应付账款却达34.66亿元。
而另一方面,存货的压力与日俱增。
今年三季报时,伊利股份对资产计提了1.26亿元的减值损失,以应对三聚氰胺事件对公司存货可能存在的潜在损失。但三季报显示,其存货仍高达22.2亿元,“所以我们认为,四季度不排除公司继续增加减值损失的计提金额。”东北证券研究员吴雁在其报告中分析。
此外,一些新增成本令企业雪上加霜。
王明德表示,“像蒙牛,全国有数千人的监管员队伍,这部分成本,现在都是由企业承担。长期下来费用也很大。所以,希望财政可以给予企业更多支持。”
“后续还可能有些减免税,及资金扶植和政府补贴。”王明德预测,乐观估计,“到明年下半年,奶制品市场可逐渐恢复”。
谁的机会?
与奶制品双雄蒙牛和伊利疲于应对危局相比,部分二三线奶制品企业,却成为今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的黑马。
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黑龙江飞鹤乳业,祭出惊人手笔,全年广告投放将超过1.6亿元。
另一家“新贵”圣元全年中标高达2.24亿元,与去年的1.58亿元相比,增幅高达50%。而传统豪强蒙牛与伊利,则颇为低调,其中,蒙牛全年中标2亿元,第一季度中标6100万元;伊利全年中标1.2亿元,第一季度中标5700万元。
“这并非好现象,甚至可能重蹈秦池覆辙。”有券商研究人员并不看好二三线乳制品品牌的跃进之举。
实际上,奶业新政亦对行业加强集中度予以力挺。
《纲要》中提到的“三步走”终极目标,就是2011年10月底前,“在推进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加工布局优化、全行业标准化,以及规范市场竞争、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乳制品生产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机会还在大企业,中小企业重新建立品牌,消耗的资源太大。而大企业,兼并扩张虽然暂时受到影响,但长期看更具优势。”文献表示。
国海证券研究员刘金沪认为,“国内乳制品企业将迎来又一次洗牌,优质奶源基地的控制,将成为乳业决胜的关键,二三线企业或有上位机会,但草原双雄的全局优势,长期看难以撼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