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薛江华、实习生胡松惠报道:“一项针对中大101名女生展开的随机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的28%遭遇过性骚扰。”
每年11月25日—12月10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的十六天,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为此举办了“反对性别暴力16日活动”,倡导广大学子勇敢地向校园暴力说“不”。
一项针对中大101名女生展开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的28%遭遇过性骚扰,其中有24%的性骚扰来自熟人,76%来自陌生人。在遭遇性骚扰后,47%的调查对象选择与他人倾诉,29%自行报仇,24%默默忍受。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的女性问题专家对调查结果表示遗憾,因为“她们中竟然没有一人选择诉诸法律”。她还指出,其实校园暴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2004年3月8日,中山大学研究生苏尚妍在南校区园东湖旁被其追求者杀害,此事引起校园内外的极大震惊。4年后的今天,校园暴力还在持续上演:2008年7月9日,北京外国语学院28岁的李春霞被室友罗卡娜用尖刀刺杀于宿舍,杀人理由是被害者向房东举报凶手“带男孩回来留宿”;2008年10月22日,陕西省新乡市某院校门前,21岁的男生李某在送给女友88朵玫瑰之后,用水果刀杀死了对方,杀人理由是女友移情别恋。
由于此次随机调查取样不算太多,有专家对调查结果持保留态度。专家表示,在以往的经验中,基于性别的暴力往往被误会为“婚姻内部的暴力”,而大量的非婚伴侣、同性伴侣等关系没有被纳入到关注视野之中,因此忽视了校园的约会暴力。此外,类似于约会暴力这样基于“亲密关系(家人、恋人、同居伴侣)的暴力”常常被认为是“个人隐私”而遭受到社会的忽视和宽容,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需要特别警惕。
在苏尚妍事件发生后,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师生发起了“白丝带”纪念活动。在今年的“反对性别暴力16日活动”中,纪录片《白丝带》的上映也引发了很多同学对校园性别暴力的思考。有同学呼吁学校成立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委员会,而参加活动的专家则建议学校设立一个援助的组织,让遭遇性别暴力的人都能得到帮助。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