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1月26日电(记者谭剑)湖南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导向,从基层选拔一批优秀干部直接到省直机关任职,并从省直党政机关、企业、高校选调优秀干部充实基层,使“面向基层、双向交流”选人用人常态化、规范化。
11月中旬,经湖南省委全委会票决通过,11名在省直机关和企业、高校任职的厅级官员将到市县任职,其中5人任县委书记;14名县(市、区)委书记直接提拔到省直厅局担任领导职务。在湖南省委公布的名单中,来自湖南最偏远地区湘西泸溪县的县委书记董清云任省交通厅副厅长。即将派往株洲和岳阳担任县委书记的李晖与彭国甫,此前分别为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湘潭大学党委书记,两人均为正厅级干部。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认为,基层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服务群众的桥梁,是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因此,干部要面向基层选拔,在一线培养,形成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良好导向,激发干部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把基层的优秀干部选上来,把上面的优秀干部派下去,不仅有利于加深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丰富其基层领导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产生“鲶鱼效应”,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形成面向基层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近年来湖南一直在探索“面向基层、双向交流”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2006年8月,湖南省委首次从县乡干部中提拔了10人“直升”至省直机关任职,其中有5名来自偏远地区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被安排到省直机关担任处级实职。自2006年至今,湖南全省已先后有180多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被送进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或提拔到市直部门任领导职务。2007年、2008年210名优秀村官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
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国说,目前湖南正在探索建立选拔优秀县乡干部到省、市党政机关任职的制度,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省里每两年选拔一次。计划明年,县级党政班子成员中,有3年以上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达到半数以上;3年内,处级以上干部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要达到2/3以上。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使基层干部明白,面向基层选拔任用干部并非“一锤子买卖”,干部的上下交流将成为常态,逐步形成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逐级遴选干部机制。
无论是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还是从企业、高校选拔人才充实基层一线,湖南省均以“公开、民主、竞争、择优”作为选拔原则。湖南省此次在考察和选拔到省直机关任职的基层干部时打破干部考察常规,坚持依靠多数人选人,并在干部任用上给群众更多的话语权,共设置了五道考察关。这五道关分别为:由省委派出了28个督查组分赴122个县(市、区)进行了深入的考察;14个市州委进行了考察推荐;统计部门民意调查;省委巡视组了解情况;组织部门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专门召开了省“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和省委常委会进行了研究,并将拟任名单提交省委全委会进行票决,在全委会票决中,这14名拟任人选均获高票通过。
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学杰认为,湖南的干部任用改革在把基层干部能“上”变成常态的同时,把高层干部能“下”的渠道也畅通了,这种“下”不是传统意义惩罚性质的“下”,而是一种以“基层”为核心的“下”,这对湖南乃至全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都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