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丰厚薪水
做司机带给张英林最丰厚的感觉就是当时的薪水。
补助的花样非常多,出车有车补,开带斗的大车就有带斗车补,假如回来省了油,也有相应的“省油补助”。甚至有时候开一辆车回来,收入算下来等于开两辆车。张英林年年都是劳模标兵,得到的奖金总是最多的。
有时候他还能赚点外块。九十年代初有一次去湖北送聚乙烯回来,一个人请他拉些藕到北京,张英林一想自己的车回去也是空着,倒不如赚点钱。十几吨的藕拉回北京,张英林赚了2000块钱,那时是笔不小的数目,但他却没有这样继续做下去。
“挣钱的头脑我是有的,但是真不敢大张旗鼓的做,怕掌柜的(公司)知道。”张英林笑着说。投资他也只做过一次,当年运输公司内部发行债券,他一股脑拿了几千块钱,结果几年后只是赚了一百多块钱利息。工资足够用,他也就没再想过投资。
三十年只做了一件事
八十年代初张英林穿梭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拉煤、运砂石、送化学材料,工业的发展对便宜的汽车运输需求还是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他车上的货物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冬天老百姓储存的大白菜变成了南方特产,聚乙烯材料变成了大型电开关柜,张英林的的车放佛一辆承载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生活变化的历史容器,穿梭在他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中。
那种物质丰厚的感觉在九十年代中戛然而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地方的大企业和单位都有能力买车了,早年下海挣到钱的幸运儿也能开回一辆进口车,对运输公司的依赖逐年减少。
1995年,运输公司终于卖光了所有的车,十五个子公司全部倒闭。公司把周围的库房和地皮出租或变卖,支付老员工的薪水。 很多职工在这期间纷纷离开,有的去了别的企业,有的自己做起了生意,张英林却一直没有走。
张英林不再开车了,公司提出留他做保安,顺便帮职工们做中午饭。工资自然是少了,但张英林没有拒绝,之后的五年他就这样继续留在了运输公司,直到退休。
下午住在隔壁的邻居来看张英林,两人认识已经几十年。说起张英林三十年只做了一件事,邻居略带揶揄地说:“你哪里舍得走啊?你那时候可是年年的劳模,奖状徽章不是年年一堆吗?,最后厂子里剩下的除了临时工就是打扫卫生的了,不给你给谁啊?”张英林没有说话,表情有些黯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