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孙闻)为让广大网友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意义、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和前进方向,中宣部宣教局会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共同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网上系列谈活动”。
16日上午,“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成就”网上谈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演播室举行。来自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的嘉宾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网民在线提出的问题。
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主任胥和平介绍,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得到极大发展的30年。3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实力显著提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部分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科技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在迅速提升。他说,30年来,科学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我国科技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的创新成果,像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这显示了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明显提升,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科技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支撑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武贵龙说,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从恢复到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后,高校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全面的人才支持和强大的知识贡献。武贵龙说,30年来,高校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科技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支撑和保障体系;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承担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科研任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一大批标志性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势头非常好。如今,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数用品,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产品,而30年前许多日用品尤其是家电产品都是进口产品。可以说,过去30年中,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未来我国的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将继续按照改革开放的思想向前推进。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蒋协助说,30年来,中科院始终坚持以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为中心,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线,明确创新目标,优化科技布局,夯实发展基础,不断追求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在战略高技术、重大工艺性的创新和重要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创新成果。他介绍,30年来,中科院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正负电子对撞机;完成人类基因组的1%测序;率先研制成功“龙芯”系列通用CPU芯片和“曙光”“深腾”系列的超级计算机并实现大规模应用;成功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冻土路基等关键技术;圆满完成航天载人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应用系统以及相关任务;建成世界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为北京奥运会环境监测、防恐安全、信息网络系统等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中提供了重要决策建议和技术手段。
此次访谈采用主题宣讲和在线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大量网民参与,并给予积极评价。访谈期间,人民网强国论坛最高同时在线人数155万人,约2万人在线收看了视频直播,网民留言和跟帖达1500多条。
(责任编辑:李恺萌)